[发明专利]电加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29227.7 | 申请日: | 2017-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68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韩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1/12 | 分类号: | F24H1/12;F24H9/02;F24H9/18;F24H9/00;F24H9/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陕芳芳;罗满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器 | ||
本发明公开电加热器,包括电加热管、壳体、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壳体包括组装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周壁和隔离部件,隔离部件位于第一周壁内侧,隔离部件与第一周壁固定设置,隔离部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第一侧部具有容置电加热管的凹槽,第一侧部与第一周壁形成第一空间;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周壁和安装板,安装板包括朝向隔离部件的第一侧部和背向隔离部件的第二侧部,安装板的第二侧部与第二周壁形成第二空间,安装板的第一侧部、隔离部件的第二侧部及第一周壁和/或第二周壁的一部分形成流体腔。该电加热器的安全性高。
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12月30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611259683.8、发明名称为“电加热器”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热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加热器。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多采用电加热的方式来给驾驶舱供暖,以与零排放理念相符。
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电加热器为金属管电加热器,其将电加热管直接浸泡在冷却液中,通电发热。虽然金属管电加热器的热效率高,制热快,但是仍存在下述问题:第一,冷却液中通常还有乙二醇,具有弱酸性,对金属管有一定的腐蚀性,存在安全风险;第二,金属管直接与冷却液接触,一旦金属管有裂纹,则会让冷却液带电,很危险。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安全性高的电加热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加热器,该电加热器的安全性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加热器,包括电加热管、壳体、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组装;
所述电加热器还包括第一空间、第二空间和流体腔,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周壁和隔离部件,所述隔离部件位于所述第一周壁内侧,所述隔离部件与所述第一周壁固定设置,所述隔离部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隔离部件的第一侧部具有凹槽,所述电加热管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凹槽,所述隔离部件的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一周壁为形成所述第一空间的一部分壁部;
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周壁和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包括朝向所述隔离部件的第一侧部和背向所述隔离部件的第二侧部,所述安装板的第二侧部与所述第二周壁为形成所述第二空间的一部分壁部,所述安装板的第一侧部、所述隔离部件的第二侧部及所述第一周壁和/或第二周壁的一部分为形成所述流体腔的一部分壁部,所述流体腔与所述流体进口、流体出口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电加热器设置有壳体,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该安装板、隔离部件及位于两者之间的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的周壁为形成流体腔的一部分壁部,隔离部件的第一侧部上开设安装电加热管的凹槽,通过隔离部件的阻隔,电加热管与流体不会直接接触,规避了现有技术中直接将电加热管插入流体导致的漏电或被腐蚀等安全隐患,提高了电加热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电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加热器移去上面的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电加热器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电加热器的壳体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壳体的横截面剖视图;
图6为具体实施例中电加热器的电加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一实施例的电加热管与壳体框架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和图9分别示出具体实施例中电加热器的安装板的正、反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292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