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端子、连接器以及电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28598.3 | 申请日: | 2017-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939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井中健太郎;正木克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13/639 | 分类号: | H01R13/639;H01R13/64;H01R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大阪***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端子 连接器 以及 连接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端子、连接器以及电连接装置。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防错装部分与防脱离部分受到因彼此的位置而造成的制约,能够以简单构造保证实现防错装部分的恰当的工作。抵接部(34、35)被设置成上壁部(47)的边缘部分的一部分,在上壁部向筒状壁部(33)的内侧挠曲时,抵接于第一侧壁部(44)的边缘部分。突出部(36)从上壁部突出地设置,在筒状壁部以与规定的插入姿势不同的姿势插入到壳体(14)中时,突出部抵接于壳体而限制筒状壁部(33)插入到壳体的里侧。卡合部(37)构成为能够与设置于壳体的内部的被卡合部(17)卡合。卡合部在筒状壁部上相对于突出部(36)设置于在筒状壁部的长度方向上偏移的位置处或者离开的位置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插入到连接器的壳体中的状态来使用的连接器用的端子、具备该端子的连接器以及具备该连接器的电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以插入到连接器的壳体中的状态来使用的连接器用的端子,例如已知有日本特开2000-353561号公报中公开的端子。日本特开2000-353561号公报中公开的端子构成为凹触头F,其中,凹触头F由底壁2、分别竖立于底壁2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处的侧壁(3、3)、外顶壁4及内顶壁5形成了供凸触头M插入的筒型部1。此外,外顶壁及内顶壁被设置为从各侧壁的顶缘朝向对置的侧壁的顶缘延伸而彼此重叠。
如日本特开2000-353561号公报的第0017段、图1及图2中公开那样,在凹触头F中,将底壁2的一部分向外侧切出立起而设置为肋部10。而且,构成为,在将凹触头F插入到凹壳体FH的收纳室中时,使肋部10嵌合于在凹壳体FH上切割而成的引导槽中,由此能够将凹触头F插入到凹壳体FH的收纳室中。因此,在凹触头F的筒型部1以与规定的插入姿势不同的姿势被插入到凹壳体FH的收纳室中时,抵接于凹壳体FH,由此限制筒型部1朝向凹壳体FH的里侧而插入。由此,防止凹触头F错装于凹壳体FH。
另外,在凹触头F中,通过切出立起肋部10而形成的孔构成为,在凹触头F插入到凹壳体FH的收纳室中时供壳体矛部(lance)嵌入。由此,上述孔的边缘部分构成为,在凹触头F插入到凹壳体FH的收纳室中时能够与凹壳体FH的壳体矛杆卡合。通过使设置于凹触头F的上述孔与凹壳体FH卡合,防止被插入到凹壳体FH中的凹触头F从凹壳体FH离开。
在日本特开2000-353561号公报的凹触头F中,通过将底壁2的一部分向外侧切出立起,形成了用于防止凹触头F错装于凹壳体FH的肋部10。而且,在凹触头F中,用于在凹触头F插入到凹壳体FH中时与凹壳体FH卡合而防止凹触头F从凹壳体FH离开而脱离的部分被设置成通过切出立起肋部10而形成的孔的边缘部分。
由于如上所述地构成凹触头F,因此相邻地设置防错装部分与防脱离部分,其中,防错装部分是用于防止凹触头F错装于凹壳体FH的部分,防脱离部分是用于防止凹触头F从凹壳体FH离开而脱离的部分。因此,在凹触头F中,防错装部分的位置与防脱离部分的位置将会受到因彼此的位置而造成的制约。因而,期望实现能够抑制防错装部分的位置与防脱离部分的位置受到因彼此的位置而造成的制约的端子构造。
另外,在实现上述端子构造时,期望在端子以与规定的插入姿势不同的姿势被插入到连接器的壳体中而抵接于端子的防错装部分时,能够以简单构造来保证实现防错装部分的恰当的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实际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端子:该端子能够抑制用于防止端子错装于壳体的防错装部分与用于防止端子从壳体脱离的防脱离部分受到因彼此的位置而造成的制约,并且能够以简单构造来保证实现防错装部分的恰当的工作。另外,其目的在于提供具备该端子的连接器。此外,其目的在于提供具备该连接器的电连接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285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