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荧光/比色双探针快速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28176.6 | 申请日: | 2017-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244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8 |
发明(设计)人: | 李丹;邓维;马亚丹;段化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G01N21/78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杨军 |
地址: | 20023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荧光 比色 探针 快速 检测 食品 中亚 硝酸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荧光/比色双探针快速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方法;本发明方法步骤如下:(1)制备对巯基苯胺修饰的金纳米棒;(2)制备1,8‑二氨基萘修饰的金纳米球;(3)将上述两种纳米材料按照比例混合后,加入到已知不同亚硝酸盐浓度的待测相同品种的食品中,获取其日光灯和紫外灯下光学照片;(4)将步骤(3)混合的两种纳米材料滴加到待测食品中,通过比色法和荧光法同时分析检测;通过比对日光灯下颜色和荧光灯下强度,从而实现对食品中亚硝酸盐的现场快速定性和定量分析。本方法具有使用成本低,仪器设备简单,分析快速、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可实现对食品中亚硝酸盐的现场快速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检测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荧光/比色双探针快速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传统食品工业如肉制品(如香肠、红烧肉制品等)加工过程中,亚硝酸盐常作为常用的发色剂和风味剂,可获得理想的色泽和风味,同时具有一定的抗菌防腐能力。但是亚硝酸盐在酸性环境中与仲胺、叔胺、酞胺及氨基酸共存时,可形成具有强烈致癌作用的N一亚硝胺(Nitrosamines)类化合物。因此,控制食品中亚硝酸胺的前体化合物亚硝酸盐含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外报道的测定NO2-的方法,大多数采用分光光度法、催化动力学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等。但这些方法需要大型仪器设备,不利于食品的现场检测。此外,食品中往往存在复杂的基质干扰和分析物浓度低等特点,因此,针对食品样品中亚硝酸盐现场快速检测需求,开发针对食品样品中亚硝酸盐的现场快速检测方法非常必要。
荧光分析通常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优点,能够为复杂的环境样品中微量及痕量物质的分析提供手段,目前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和无机化学等领域。目视比色法是比色标准系列法,将样品显色溶液与标准色阶的各比色管进行比较,能够直观快速分辨出样品浓度的平均值,其主要优点是设备简单和操作简便。荧光/比色法用于水样中亚硝酸检测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和应用范围广等特点。该方法为建立现场、快速、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分析检测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在食品方面检测亚硝酸盐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荧光/比色双探针快速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方法;其具有卫星式纳米结构的金纳米棒-偶氮化试剂-金纳米球,根据其荧光强度和颜色变化用于食品中的亚硝酸盐的现场快速检测。
本发明原理主要是利用在酸性条件下纳米粒子修饰的对巯基苯胺和1,8-二氨基萘,对巯基苯胺修饰的金纳米棒、1,8-二氨基萘修饰的金纳米球,与亚硝酸盐离子反应生成偶氮化合物,该化合物的颜色随亚硝酸盐的浓度增加而加深,荧光强度随亚硝酸盐的浓度增强而降低。通过对颜色强弱和荧光强度对NO2-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介绍如下。
一种荧光/比色双探针快速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在酸性水溶液中,将金纳米棒表面修饰对巯基苯胺,制备对巯基苯胺修饰的金纳米棒;
(2)在乙醇水溶液中,将金纳米球表面修饰1,8-二氨基萘,制备1,8-二氨基萘修饰的金纳米球;
(3)将步骤(1)和步骤(2)的两种纳米材料按照比例混合后,加入到若干含有已知不同亚硝酸盐浓度的标准溶液中,形成具有卫星式纳米结构的金纳米棒-偶氮化试剂-金纳米球,然后将其滴加到滤纸上,获取其日光灯和紫外灯下的光学照片;
(4)将步骤(3)按比例混合的两种纳米材料滴加到待测食品中,通过比色法和荧光法进行同时分析检测;通过比对步骤(3)中样品和待测食品在日光灯下颜色和荧光灯下强度,从而实现对食品中亚硝酸盐的现场快速定性和定量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281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