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传送带上的物料体积流量测量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27428.3 | 申请日: | 2017-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71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龚秋明;殷丽君;刘永强;刘宏涛;苏翠侠;黄丽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玖瑞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1/66 | 分类号: | G01F1/6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吴崇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送 带上 物料 体积 流量 测量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送带上的物料体积流量测量方法及系统,能够对传送带上具有不规则表面的固体物料的体积流量进行测量。测量方法包括:a、获取传送带的表面上多个点的第一位置信息,多个点位于同一截面内;b、获取物料的多个截面中的每个截面内物料表面上多个点的第二位置信息,每个截面内物料表面上的多个点与步骤a中的多个点一一对应;c、根据第一位置信息和第二位置信息得到物料的多个截面中的每个截面内每两个一一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d、根据每两个一一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拟定多个类梯形、计算多个类梯形的面积,并求和计算物料的每个截面的面积;e、根据每个截面的面积和传送带的速度计算物料的体积流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固体物料流量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送带上的物料体积流量测量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传送带是运送固体物料的常用工具,某些应用环境下需要测量传送带上物料的体积流量或某一段时间内运送的物料体积。当传送带上的物料为粉状或小颗粒状时,可用刮板刮平,用测距仪测量得到物料的厚度后计算其体积流量。然而,当物料为块状时,或传送带速度较大时,无法使用刮板刮平物料,因而无法得知物料体积。如TBM(Tunnel BoringMachine隧道掘进机)施工中,需要研究岩机互作用,渣土的体积流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参考。然而渣土中含有大量岩块,无法将传送带上的渣土刮平。因此,需要一种测量方法以获取传送带上具有不规则轮廓表面的物料的体积。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传送带上的物料体积流量测量方法及系统,能够对传送带上具有不规则表面的固体物料的体积流量进行测量。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传送带上的物料体积流量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获取传送带的表面上多个点的第一位置信息,多个点位于同一截面内;b、获取物料的多个截面中的每个截面内物料表面上多个点的第二位置信息,每个截面内物料表面上的多个点与步骤a中的多个点一一对应;c、根据第一位置信息和第二位置信息得到物料的多个截面中的每个截面内每两个一一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d、根据每两个一一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拟定多个类梯形、计算多个类梯形的面积,并求和计算物料的每个截面的面积;e、根据每个截面的面积和传送带的速度计算物料的体积流量。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步骤a包括:与传送带上多个点所在的同一截面平行的一个平面内沿多个预定路径,对由预设的一个点或多个点至传送带的表面上多个点的距离进行测量得到传送带的表面上多个点的第一位置信息;步骤b包括:按照预定时间节点,在平面内沿多个预定路径,对由预设的一个点或多个点至传送带上物料表面上多个点的距离进行测量,在每个预定时间节点获取传送带上物料表面上多个点的第二位置信息。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位置信息和第二位置信息均包括距离信息和角度信息。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步骤a包括:在不同截面内,对由预设的一个或多个点至传送带表面上多个点的距离进行测量、并对各个截面内位于同一预定路径上的传送带表面的点的距离求平均值得到第一位置信息。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步骤e中,传送带的速度为获取第二位置信息时传送带的实时速度。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预定路径的一端均穿过预设的一个点,多个预定路径在平面内呈辐射状;在d步骤中拟定多个类梯形时,使每个类梯形的上底边为经过相邻两个预定路径中的一个预定路径与传送带表面交点的竖直直线,下底边为经过相邻两个预定路径中的另一个预定路径与传送带表面交点的竖直直线。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预定路径的一端均穿过预设的一个点,多个预定路径在平面内呈辐射状,或多个预定路径在平面内竖直排布,在d步骤中拟定多个类梯形时,使每个类梯形的上底边和下底边选取为相邻两个预定路径的位于物料表面与传送带表面的一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玖瑞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玖瑞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274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