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质打捆燃料链条锅炉炉拱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17721.1 | 申请日: | 2017-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89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刘圣勇;鲁杰;刘菁;李冬冬;远方;王炯;张品;张舒晴;司闻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M5/06 | 分类号: | F23M5/06;F23B30/08;F23L1/00;F23L9/00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41104 | 代理人: | 王聚才 |
地址: | 45000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打捆 燃料 链条 锅炉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质燃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质打捆燃料链条锅炉炉拱结构。
背景技术
生物质打捆燃料密度适中、生产效率高、燃烧效果好、容易利用,是一种较好的生物质燃烧利用方式,成为生物质燃烧利用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但是适合生物质打捆燃烧的专用设备还很少,国内在此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的生物质锅炉普遍套用燃煤锅炉的“L”型炉拱,即前拱高而短,后拱低而长,通过前后拱的配合,强化燃烧,提高炉膛内温度。但是“L”型锅炉并不适合燃用生物质打捆燃料,生物质打捆燃料的燃烧特性与化石燃料相比有较大差别。其水分含量高,产生的挥发分及烟气流速快、体积大,难以充分燃烧且烟气热损较高;生物质打捆燃料燃烧时结构松散,产生的灰分会被一次风鼓起并随着烟气一起流动,易造成炉膛内严重的积灰堵塞问题;生物质发热量低,灰熔点低,普通的锅炉难以让其稳定的燃烧,而温度过高又会引起严重的结渣问题,造成受热面传热能力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生物质打捆燃料链条锅炉炉拱结构,依靠炉拱结构将烟气聚集于炉膛前中部,提高燃烧温度及热效率,并且通过炉拱的特殊结构改变烟气的行程路径,增加烟气在炉膛内的滞留时间,降低排烟热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质打捆燃料链条锅炉炉拱结构,它包括在链条炉排的上方依次设置的前拱、中拱和后拱,中拱由竖向的折焰墙构成,中拱的上部与炉膛顶墙连接,后拱由拱墙以及竖向向上延伸的挡火墙组成,挡火墙位于前拱与中拱之间,且挡火墙的上部与炉膛顶墙之间保留有烟气通道,挡火墙的下部与拱墙的前端连接,拱墙的后端朝下倾斜并延伸至与炉膛后墙处与其连接;中拱的下部与后拱的拱墙之间保留有烟气通道;前拱与后拱之间的空间为第一燃烧室,后拱与中拱之间的空间为第二燃烧室,中拱与炉膛后墙之间的空间为第三燃烧室。
所述拱墙为弧形拱墙。
所述弧形拱墙的弧顶朝上设置。
所述前拱和中拱上均分别设有二次风口,前拱上二次风口和中拱上二次风口为相向设置,前拱上二次风口的喷出角度为向下倾斜并指向第一燃烧室的中底部,中拱上二次风口的喷出角度为向下倾斜并指向第二燃烧室的中底部。
所述第三燃烧室的顶部设有烟气出口。
所述炉膛后墙上与后拱的交接处设有清灰口,清灰口与第三燃烧室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生物质打捆燃料链条锅炉炉拱结构由前拱、中拱和后拱组合而成,将炉膛分为第一燃烧室、第二燃烧室和第三燃烧室,其中第二燃烧室主要作为燃尽室使用,第三燃烧室除了作为燃尽室还主要作为灰分沉降室使用。本发明依靠炉拱将烟气聚集于炉膛前中部,提高燃烧温度及热效率,并且通过炉拱的特殊结构改变烟气的行程路径,增加烟气在炉膛内的滞留时间,降低排烟热损,第二燃烧室7、第三燃烧室8作为燃烬室配合二次风可将挥发分等可燃物质充分燃烧。
2.后拱主体由一段弧形拱墙以及竖直向上延伸的挡火墙组成。弧形拱墙除了可以将炉膛后部的热量更好地辐射到炉膛中部,以提高炉膛中部的温度、提高燃烧效率之外,而且还可以增加烟气的行程路径,使烟气中的可燃成分更加完全的燃烧。而向上延伸的挡火墙主要也是为了改变烟气的的路径,以增加在炉膛内的滞留时间。
3.中拱则是由一道挡火墙构成。中拱的目的主要是改变烟气的路径,增加烟气行程,避免其直接进入第三燃烧室,同时与后拱向上延伸部分组成燃尽室,为了保证烟气中可燃成分的完全燃烧,在中拱上设置二次风口,提供氧气的同时强化扰流。
4.第三燃烧室除了将前面过来的未燃尽的烟气燃尽之外,最主要的是作为灰分沉降室,这是由于炉拱的特殊设置及搭配改变了烟气的路径,增加了烟气行程,降低了烟气的流速,使得烟气中的灰分得以沉降下来。
5.由于后拱的弧形结构,当沉降室的灰分掉落到后拱上时,会滑落并聚集到后拱与炉膛后墙交接最底部处的清灰口位置,这样可以方便灰分的收集和清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农业大学,未经河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177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孔层
- 下一篇:电池模组的引线框架组件及电池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