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多层屏蔽结构的电调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10294.4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54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段红彬;杜兆文;苏华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3/34 | 分类号: | H01Q3/34;H01Q17/00;H05K9/00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曾旻辉 |
地址: | 51073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多层 屏蔽 结构 调控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多层屏蔽结构的电调控制装置,包括驱动模块,驱动模块包括驱动模块屏蔽壳和驱动模块端盖,驱动模块屏蔽壳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开口、装配容腔和第二开口,驱动模块端盖罩设于第二开口处,装配容腔的内壁凸设有驱动件屏蔽壳,驱动件屏蔽壳将装配容腔隔分形成至少第一屏蔽腔室;及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包括相互联接的控制模块端盖和控制模块屏蔽壳,控制模块屏蔽壳嵌套于第一屏蔽腔室内,控制模块端盖罩设于第一开口处。如此通过上述驱动模块屏蔽壳、控制模块屏蔽壳及驱动件屏蔽壳形成内外叠层布置的三层屏蔽结构,能够将工作时泄露的控制信号完全屏蔽于三层屏蔽结构内,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天线互调的影响,进而提高天线产品的互调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多层屏蔽结构的电调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领域,基站天线的信号覆盖区域及距离受天线的波束方向影响,而调节波束方向通常可采用调整天线的机械下倾角方式,但这种方式需要人工手动调节,维护不便;而近年来采用电调调节方式的操作便利性受到技术人员的青睐,天线安装电调下倾角装置为装置维护等带来了极大地便利。目前,这种装置通常被称为RET单元,即“远程电调”装置。现有的电调装置结构通常为在壳体内分别安装控制电路、驱动电机、连接器等部件,壳体为中空腔体结构,两端分别与端盖联接形成密闭腔体结构。由于壳体采用的屏蔽材料质量、壳体与端盖的加工精度导致密闭性差等原因,会导致壳体屏蔽效果降低,造成控制信号发生泄漏或对信号的传输稳定性造成影响,进而对天线互调造成影响,降低了天线产品的互调水平。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多层屏蔽结构的电调控制装置,能够提高屏蔽效果,避免造成控制信号泄露,有利于提高天线产品的互调水平。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多层屏蔽结构的电调控制装置,包括:
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包括驱动模块屏蔽壳和驱动模块端盖,所述驱动模块屏蔽壳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开口、装配容腔和第二开口,所述驱动模块端盖罩设于所述第二开口处,所述装配容腔的内壁凸设有驱动件屏蔽壳,所述驱动件屏蔽壳将所述装配容腔隔分形成至少第一屏蔽腔室;及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相互联接的控制模块端盖和控制模块屏蔽壳,所述控制模块屏蔽壳由所述第一开口伸入并嵌套于所述第一屏蔽腔室内,所述控制模块端盖罩设于所述第一开口处。
上述具有多层屏蔽结构的电调控制装置中通过将驱动模块屏蔽壳设计为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开口、装配容腔和第二开口的中空腔体结构,之后将驱动模块端盖罩设于第二开口处实现端封,之后在装配容腔的内壁凸设形成驱动件屏蔽壳,将装配容腔隔分形成至少第一屏蔽腔室,之后将控制模块的控制模块屏蔽壳由第一开口伸入并嵌套于第一屏蔽腔室内,此时控制模块端盖罩设于第一开口处实现端封。如此通过上述驱动模块屏蔽壳、控制模块屏蔽壳及驱动件屏蔽壳可以形成内外叠层布置的三层屏蔽结构,如此能够有效将控制模块和/或驱动模块工作时泄露的控制信号完全且可靠屏蔽于三层屏蔽结构内,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天线互调的影响,进而提高天线产品的互调水平。
下面对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屏蔽壳与所述第一屏蔽腔室的内壁间隙配合。因而通过控制模块屏蔽壳与第一屏蔽腔室的内壁间隙配合,可以确保控制模块与驱动模块的插拔装拆操作更加省力,此外,还能避免两个壳体间发生摩擦磨损,进而提高机构的使用寿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屏蔽壳设有用于容置所述驱动件屏蔽壳的避空槽,当所述控制模块屏蔽壳伸入所述第一屏蔽腔室内时,所述驱动件屏蔽壳滑动嵌套于所述避空槽内。因而当控制模块屏蔽壳伸入第一屏蔽腔室内时,避空槽可以容置驱动件屏蔽壳,进而避免发生干涉碰撞导致两者无法正常装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未经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102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天线及其下倾角控制装置
- 下一篇:制备氟-18标记的卡博替尼及其类似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