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AMOLED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驱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08234.9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23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杨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225 | 分类号: | G09G3/322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铭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04 | 代理人: | 孙伟峰;黄进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amoled 显示 面板 及其 驱动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MOLED显示面板,包括阵列设置的多个像素结构,每一像素结构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其中,位于奇数列的像素结构中的蓝色子像素具有第一发光峰值波长,位于偶数列的像素结构中的蓝色子像素具有第二发光峰值波长;所述第一发光峰值波长小于所述第二发光峰值波长。本发明还公开了如上所述AMOLED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和驱动装置,具体地,判断待显示的画面帧的蓝光饱和度是否达到饱和度阈值;若是,则对应于该画面帧中的蓝色子像素,仅驱动具有第二发光峰值波长的蓝色子像素进行显示;若否,则对应于该画面帧中的蓝色子像素,同时驱动具有第一发光峰值波长和第二发光峰值波长的蓝色子像素进行显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AMOLED显示面板,还涉及AMOLED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和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具有自发光的特性,采用非常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当电流通过时,有机材料就会发光,而且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幕可视角度大,并且能够显著节省电能,因此现在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OLED的驱动方式分为被动式驱动和主动式驱动,被动式驱动即无源驱动(Passive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PMOLED),主动式驱动即有源驱动(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AMOLED)。因PMOLED的大尺寸化难度大,为维持整个面板的亮度,需提高每一像素的亮度而提高操作电流,因此减少使用寿命,所以目前的应用来看,AMOLED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AMOLED相比传统的液晶面板,具有反应速度快、对比度高、视角广等特点。另外AMOLED还具有自发光的特色,不需使用背光板,因此比传统的液晶面板更轻薄,还可以省去背光模块的成本。多方面的优势使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AMOLED显示面板的结构包括:TFT阵列基板以及制作于TFT基板上的像素结构。AMOLED显示面板通常是由R、G、B三原色的混合来实现不同色彩的显示效果,因此OLED显示面板的一个像素通常包含R、G、B三个发光单元。
医学研究表明,在显示屏屏幕发出的可见光中,波长最短、能量最强的是蓝光,蓝光作为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包括蓝、靛、紫光,它们穿透角膜与水晶体直射入黄斑部,加速黄斑部细胞氧化,令视网膜感光细胞受损。蓝光对视网膜的损害作用是一个连锁反应:由于A2E在紫外区和蓝光区均有吸收峰,所以不论是紫外光或是蓝光均能激发A2E使其释放出自由基离子,增大了它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的损坏作用从而引起视网膜色素上皮的萎缩,再引起光敏感细胞的死亡。光敏感细胞的功能是接受人射光把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再通过视觉神经传递给大脑后成像。光敏感细胞的死亡将会导致视力逐渐下降甚至完全丧失。
现有的AMOLED显示面板在健康护眼显示方面的表现不尽人意,因此,针对这一问题的改善,是业内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AMOLED显示面板,其可以有效地降低显示画面中的蓝光能量,实现低蓝光护眼功能。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AMOLED显示面板,包括阵列设置的多个像素结构,每一像素结构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其中,位于奇数列的像素结构中的蓝色子像素具有第一发光峰值波长,位于偶数列的像素结构中的蓝色子像素具有第二发光峰值波长;或者是,位于奇数列的像素结构中的蓝色子像素具有第二发光峰值波长,位于偶数列的像素结构中的蓝色子像素具有第一发光峰值波长;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峰值波长小于所述第二发光峰值波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82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