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健茶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07823.5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579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乔田斌;刘冬燕;黄珊珊;贺灵剑;刘培冉;刘文卉;纪德选;张志东;孙士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东源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14 | 分类号: | A23F3/14;A23F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健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健品,尤其涉及一种保健茶。
背景技术
菊芋多糖,从洋姜中提取获得,国内洋姜资源比较丰富,也有成熟的提取工艺,目前市场上也已有菊芋提取产品销售,对血糖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即一方面可使糖尿病患者血糖降低,另一方面又能使低血糖病人血糖升高。
目前国内已经上市多种保健茶,因为茶叶在种植过程中使用农药、化肥还有空气污染,所产茶叶中重金属药残留量远远超过人体服用标准,老年人排毒能力方面远比年轻人差很多,长期饮用此类茶叶对老年人身体伤害很大。人体本身对菊芋多糖类吸收效果不好,很容易造成浪费。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健康、易于人体吸收的辅助降血糖保健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保健茶,所述保健茶主要以茶叶和菊芋多糖为原料分别进行发酵混合制成,所述发酵后茶叶与发酵后菊芋多糖质量比为(20~30):1,所述茶叶发酵步骤如下:先将发酵生物菌接种到培养基上培养24~36个小时,再把接种了所述发酵生物菌的培养基与可溶性载体混合,最后把接种了发酵生物菌的培养基和可溶性载体的混合物与茶叶揉搓混合发酵60~84个小时,晾干过筛,所述发酵生物菌包括醋酸杆菌1~2份,酵母菌2~4份,金花菌1~2份;所述发酵生物菌、培养基与可溶性载体的质量比为1:2:7;所述菊芋多糖发酵步骤如下:取李斯特菌3~5份,地衣芽孢杆菌1~2份,酵母菌1~2份,蜜环菌1~2份,米曲菌1~2份进行混合,作为复合微生物菌,再将复合微生物菌与菊芋多糖混合,在发酵槽内发酵36~48个小时,取出晾干。
作为优选,所述培养基包括白砂糖、蛋白粉、淀粉和氨基酸。
作为优选,所述白砂糖、蛋白粉、淀粉和氨基酸的质量比为(1~4):(1~5):(2~7):(1~2)。
作为优选,所述白砂糖、蛋白粉、淀粉和氨基酸的质量比为2:3:4:1。
作为优选,所述培养基的pH值为5~7。
作为优选,所述可溶性载体为可溶性淀粉。
作为优选,所述可溶性淀粉可由大米、小米、玉米、小米或者土豆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复合微生物菌与菊芋多糖混合比例为1:10。
作为优选,所述菊芋多糖发酵温度控制在32~37℃。
综上所述,本发明中的茶叶和菊芋多糖都采用微生物发酵,茶叶发酵减少了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药残留,适合中老年人长期服用,菊芋多糖的发酵也保障了人体能更好的吸收。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发明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保健茶,取用30kg茶叶和1kg菊芋多糖,茶叶发酵步骤如下:取醋酸杆菌2份、酵母菌4份、金花菌2份混合均匀做发酵生物菌,用白砂糖、蛋白粉、淀粉和氨基酸质量比为4:5:7:2的混合物做培养基,并把培养基pH值调至7,称取100g左右的发酵生物菌接种到200g的培养基上培养36个小时,再把接种了发酵生物菌的培养基与700g可溶性玉米淀粉进行混合,最后把接种了发酵生物菌的培养基和可溶性载体的混合物与茶叶揉搓混合发酵84个小时,晾干过筛;菊芋多糖的发酵步骤如下:取李斯特菌5份,地衣芽孢杆菌2份,酵母菌2份,蜜环菌2份,米曲菌2份进行混合作为复合微生物菌,称取100g的复合微生物菌与1kg菊芋多糖混合,在温度控制在37℃左右的发酵槽内发酵48个小时,在发酵完成后取出晾干。最后把发酵后的茶叶和菊芋多糖在搅拌器内搅拌均匀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东源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济南东源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78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黄皮果黑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罗汉果夏枯草茶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