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供油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03540.3 | 申请日: | 201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618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浦卫华;郭立君;赵伟;张文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2M65/00 | 分类号: | F02M6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磐华律师事务所 11336 | 代理人: | 董巍;刘明霞 |
地址: | 20110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器 混合油箱 重油 连通 燃油系统 试验平台 增压泵 供油系统 粘度计 主油箱 供油 加热 加压 出口 检测结果 输送管路 重油输送 加热量 进油口 喷油泵 储存 检测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供油系统,用于对燃油系统试验平台供油,其包括主油箱、混合油箱、增压泵、加热器以及粘度计。主油箱用于储存燃油系统试验平台所用的模拟重油;混合油箱通过第一输送管路与主油箱连通,以将模拟重油输送至混合油箱;增压泵的入口与混合油箱连通,用以对来自混合油箱的模拟重油加压;加热器的入口与增压泵的出口连通,用以对经过增压泵加压之后的模拟重油加热;粘度计的入口与加热器的出口连通,用以检测经过加热器加热之后的模拟重油的粘度,并根据检测结果调节加热器的加热量,粘度计的出口与燃油系统试验平台的喷油泵的进油口连通。根据本发明的供油系统,可以满足使用模拟重油对燃油系统试验平台进行供油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地涉及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燃油系统试验平台的供油系统。
背景技术
重油由于其价格优势而广泛应用于中、低速船用柴油机。重油由于常温下粘度大,流动性差,一般需要预先加热至70℃左右进行输送;为了保证良好的喷射雾化性能,一般需要加热至90~120℃进入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进行喷射。使用重油的柴油机一般配备一套燃油系统满足轻、重油使用要求,设置轻、重油切换装置,应对发动机实际使用的需求。一般采用轻柴油起动,待柴油机运行至中高负荷时,切换至重油模式;停机前,切换至轻柴油模式,冲洗燃油系统管路中残留的重油。
燃油系统试验平台试验时,由于燃油(轻柴油或重油)不参与燃烧,如果类似的采用轻柴油切换重油运行或重油切换轻柴油运行,势必会造成轻柴油和重油的混合,一旦混合物进入轻柴油油箱或重油油箱,必然会造成平台试验油箱油品的污染,影响后续平台试验正常开展。因此,平台试验不宜采用两种油品切换,转而采用模拟重油油品,模拟重油进入发动机时的温度和粘度。然而现有的供油系统多为针对采用轻柴油切换重油运行或重油切换轻柴油运行的燃油系统试验平台设计,没有适用于采用模拟重油的燃油系统试验平台的供油系统。
因此,需要一种用于燃油系统试验平台的供油系统,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供油系统,用于对燃油系统试验平台供油,其包括:
主油箱,用于储存所述燃油系统试验平台所用的模拟重油;
混合油箱,所述混合油箱通过第一输送管路与所述主油箱连通,以将所述模拟重油输送至所述混合油箱;
增压泵,所述增压泵的入口与所述混合油箱连通,用以对来自所述混合油箱的所述模拟重油加压;
加热器,所述加热器的入口与所述增压泵的出口连通,用以对经过所述增压泵加压之后的所述模拟重油加热;
粘度计,所述粘度计的入口与所述加热器的出口连通,用以检测经过所述加热器加热之后的所述模拟重油的粘度,并根据检测结果调节所述加热器的加热量,所述粘度计的出口与所述燃油系统试验平台的喷油泵的进油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喷油泵的回油口与所述混合油箱通过第一回油管路连通,以将没有经过压缩做功的所述模拟重油回收至所述混合油箱。
可选地,所述喷油泵的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回油口可开关地连通。
可选地,还包括第二回油管路,所述第二回油管路使所述燃油系统试验平台的喷射回油抽油泵与所述主油箱连通,所述第二回油管路上依次串联地设置有回油冷却器、低位油箱和抽油泵,以将经过压缩做功的所述模拟重油回收至所述主油箱。
可选地,所述主油箱和所述混合油箱还通过第一旁通管路连通,以使得所述混合油箱内液位过高时,多余的所述模拟重油通过所述第一旁通管路进入所述主油箱。
可选地,所述混合油箱和所述增压泵的出口通过第二旁通管路连通,所述第二旁通管路设置有第二调压阀控制供油压力,将多余的所述模拟重油旁通至所述混合油箱。
可选地,所述第一输送管路上设置有供给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35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