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管网探测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02311.X | 申请日: | 201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50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张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L55/28 | 分类号: | F16L55/28;F16L101/30 |
代理公司: | 济南鼎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45 | 代理人: | 曹玉琳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泉山***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管网 探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管网探测车,主要涉及测量与遥测技术领域。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二者的周侧分别设有3~5根固定杆,固定杆上设有三角弹性支撑结构的轮架,固定杆的外端安装有能够减震的U形架,U形架上安装有星形轮架,其中第一机壳安装有多种探测元件,第二机壳内安装有能够放线的卷筒。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它能够胜任复杂情况下管线内的行走,并显著降低所承载装置在行进中的颠簸、转动,同时获得全面、准确、高质量的管线数据,并能辅助其他探测工作的开展,满足地下线路三维管理对数据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量与遥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地下管网探测车。
背景技术
随着测量与遥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应用也逐渐渗透到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其中,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是城市其它功能得以正常发挥的重要保障,是城市建设发展的生命线。传统的测量和管理技术一般以地面测量为前提,基础数据的收集和记录全部依靠人工完成。然而由于埋于地下的管线设施具有高隐蔽性、复杂性的特点,错综复杂的底下管网不但无法直观的接触及测量,且地面上途径的路线杂、行程长,不但给测量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工作量、工作时间、人员占用严重,而且使收集到的数据不准确、不完整,影响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为了突破现有管线测量技术的局限,深入发展和丰富城市管线管理的水平,结合近几年通信、测量、遥感、计算机管理系统等领域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管线管理进入三维管理水平,这就对管线情况的基础测量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需提高对所探测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多元性。基于此需求下现有技术研发有多种地下测量装置,然而现有的管线测量装置行走时对路况的应对能力有限,且鉴于管路走向错综曲折、管道内情况复杂等特点,使现有的管线行走测量装置无法较好的适应管线内的行走。同时,现有的管线测量装置所能探测和记录的数据不全面,不能满足后期管理系统对数据的需求,限制了管网管理水平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管网探测车,它能够胜任复杂情况下管线内的行走,并显著降低所承载装置在行进中的颠簸、转动,同时获得全面、准确、高质量的管线数据,并能辅助其他探测工作的开展,满足地下线路三维管理对数据的要求。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地下管网探测车,包括第一机壳、第二机壳和连接部,所述第一机壳的一端与第二机壳的一端通过连接部可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的周侧分别环形阵列有3~5根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端探出第一机壳/第二机壳的外端,所述固定杆的内端铰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远离固定杆的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远离第一连杆的一端与固定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铰接处铰接有拱形轮架,所述拱形轮架的两端安装有爬行滚轮,至少两个设置于第一机壳上的所述爬行滚轮上设有轮毂电机,不同所述轮毂电机所在的拱形轮架不同,所述固定杆的外端设有与其沿长度方向滑动连接的内杆,所述内杆远离固定杆的外端设有U形架,所述U形架和固定杆之间安装有第二弹簧,所述U形架上设有安装轴,所述安装轴上转动连接有星形轮架,所述星形轮架上安装有3~6个缓冲滚轮,
所述第一机壳为外端开口的柱形壳,所述第一机壳内设有内壳体,所述内壳体的底部设有配重块,所述内壳体与第一机壳之间安装有转动轴承,所述内壳体的前端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前端设有红外探头,所述固定架的一侧设有距离传感器,所述内壳体的顶部设有深度传感器,所述内壳内还设有GPRS定位模块和信号接收模块,所述信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控制轮毂电机的遥控信号,所述轮毂电机上设有里程传感器,
所述第二机壳内设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卷筒,所述卷筒上卷绕有拉绳,所述拉绳的外端自第二机壳的尾端穿出。
所述第一机壳内套接有与其相适应的弹簧座,所述弹簧座为圆柱形筒体,所述弹簧座上固定有卷簧,所述卷簧的外端固定在第一机壳的内壁上,所述转动轴承安装在弹簧座的内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23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悬挂式管道带压密封装置
- 下一篇:一种煤岩运输布置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