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结MOSFET渐变终端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01412.5 | 申请日: | 201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663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白玉明;徐承福;张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同方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9/06;H01L21/336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李帅 |
地址: | 214135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菱***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元胞区 体区 终端区 渐变 超结MOSFET 晶体管单元 终端结构 衬底 半导体器件技术 电场 顶端连接 横向延展 依次增大 耐压 排布 制作 终端 包围 | ||
1.一种超结MOSFET渐变终端结构,包括N型衬底(201)和形成于所述N型衬底(201)上的N型外延层(202),所述N型外延层(202)包括元胞区及包围所述元胞区的终端区,其中所述元胞区中形成有至少一个晶体管单元,所述晶体管单元包括形成于所述N型外延层(202)中的两个元胞区P柱(203),两个所述元胞区P柱(203)顶端分别连接有P型体区(206)和N+型体区(209),且所述P型体区(206)和N+型体区(209)位于所述N型外延层(202)内,所述终端区中形成有至少一个终端区P柱(204),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区P柱(204)顶端连接有至少三个P-型体区(205),每两个相邻的P-型体区(205)之间的间距沿着远离所述元胞区P柱(203)的方向依次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结MOSFET渐变终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外延层(202)表面形成有栅极结构且所述栅极结构位于两个所述元胞区P柱(203)之间,所述栅极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N型外延层(202)表面的栅氧化层(207)及形成于所述栅氧化层(207)表面的多晶硅栅极(208),所述栅极结构两端分别与两个相邻的P型体区(206)接触,且所述栅极结构两端分别与两个相邻的N+型体区(209)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结MOSFET渐变终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元胞区P柱(203)和终端区P柱(204)均为P型单晶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结MOSFET渐变终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衬底(201)为N型重掺杂衬底,所述N型外延层(202)为N型轻掺杂外延层。
5.一种超结MOSFET渐变终端结构的制作方法,用于制作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结MOSFET渐变终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提供一N型衬底(201),在所述N型衬底(201)上形成N型外延层(202),对所述N型外延层(202)进行刻蚀,形成若干元胞区沟槽及若干终端区沟槽;
S2:在所述元胞区沟槽及所述终端区沟槽中填充P型半导体,得到元胞区P柱(203)及终端区P柱(204),然后在所述N型外延层(202)表面再外延一层N型外延层(202)覆盖元胞区沟槽和终端区沟槽;
S3:在位于终端区的N型外延层(202)上部进行B注入和扩散,形成P-型体区(205),其中,所述终端区P柱(204)顶端连接有至少三个P-型体区(205),每两个相邻的P-型体区(205)之间的间距沿着远离所述元胞区P柱(203)的方向依次增大;
S4:在位于元胞区的N型轻掺杂外延层上部进行B注入和扩散形成P型体区(206),每个所述元胞区P柱(203)顶端连接一个P型体区(206);
S5:在所述N型外延层(202)上表面生成栅氧化层(207),然后在所述栅氧化层(207)上表面制作多晶硅栅极(208);
S6:在位于元胞区的栅氧化层(207)上表面进行As注入和扩散,形成N+型体区(209),N+型体区(209)位于P型体区(206)内;
S7:在所述栅氧化层(207)和多晶硅栅极(208)上生成绝缘层(210),然后挖接触孔,然后进行金属沉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结MOSFET渐变终端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多晶硅栅极(208)的两侧挖接触孔,挖接触孔时将绝缘层(210)和栅氧化层(207)一起刻掉,所述多晶硅栅极(208)及其底部的栅氧化层(207)构成栅极结构,所述栅极结构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相邻的P型体区(206)接触,且所述栅极结构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相邻的N+型体区(209)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结MOSFET渐变终端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区P柱(204)的深度范围为30~60um,所述N型外延层(202)表面再外延一层N型外延层(202)的厚度为3~5u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同方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同方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141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鳍式场效应管及其形成方法
- 下一篇:具有降低的寄生电容的半导体元件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