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线缆生产组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99619.3 | 申请日: | 201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717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陆峰;李飞伟;吴智刚;郁云忠;袁林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恒创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嘉善分公司;嘉善恒兴电力建设有限公司;国网浙江嘉善县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俞晨波 |
地址: | 314100 浙江省嘉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缆 生产 流水线 | ||
本发明提出一种线缆生产组合装置,包括线缆卷筒、线缆矫直装置、线缆切剪装置和线缆弯折装置。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巧妙,成本低廉,工作效率高;本发明在进行线缆过程前通过若干矫直辊对线缆进行矫直,使得线缆测量更加准确,避免了线缆因弯折所导致的资料浪费的情况发生;本发明在传送装置处设有的限位挡片可以防止线缆的输送过程中出现偏离;本发明通过系统控制中心高度集成化的工作可以减少电力资源的浪费,节约生产成本;本发明通过线缆弯折装置对线缆进行弯折大大提升了弯折效率,提高良品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线缆生产组合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民用线缆的生产线依次包括:生产大盘线缆、分切(将整盘线缆装夹到另外的分切设备上进行分切,成圈打包)。每道工序都需要1至2个人参与,有些工序还需要人工操作,而且各工序之间需要人工进行衔接,为此,各工序之间留有半成品放置场地和人员流动通道,用于将每道工序的半成品人工运到下一工序。可以看出,现有的民用线缆的生产线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而且占用了较大的空间,人工衔接各工序对操作人员的体力和技巧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效率低下。
现有线缆生产设备存在以下缺陷:
1、大部分现有线缆生产设备过于庞大,结构十分复杂,维修保养十分困难,且成本过高;
2、大部分线缆生产设备仅仅是对线缆卷筒出来的线缆进行切断,在这过程中往往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生产效率低下;同时,人工方式操作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线缆切断的情况,导致切断下来的线缆长度不同;
3、线缆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会有偏离的情况发生,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生产的困难性,大大降低生产效率,而且在线缆输送过程中打滑情况的发生十分常见;
4、目前,线缆弯折工序往往还是需要人工进行弯折,人工操作会使得生产效率降低,次品率急剧升高。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样一种结构进行改善,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缆生产组合装置。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线缆生产组合装置,所述线缆生产组合装置包括线缆卷筒、设置于线缆卷筒右侧的线缆矫直装置、线缆切剪装置和线缆弯折装置;
所述线缆卷筒通过线缆卷筒固定架设置于地面上端;
所述线缆矫直装置包括机架以及设置于机架内部的矫直机,所述矫直机设于机架内部中间部位左侧,所述矫直机包括若干呈平行结构设置的矫直辊,最右侧矫直辊末端还连接有滚轮一,滚轮一通过传动带与步进电机一输出轴端的滚轮二连接,所述矫直机右侧设有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末端机架右侧还设有操作平台;
所述操作平台与机架之间还设有线缆切剪装置,所述线缆切剪装置包括线缆切剪装置机架、通过紧固件固定于线缆切剪机架处的升降装置和设置于升降装置下端的切割机,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一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缸体固定于线缆切剪装置机架的顶端,所述伸缩气缸活塞杆下端连接有升降平台,所述切割机通过螺栓紧固于升降平台下端;
所述操作平台包括操作平台机架、设置于操作平台机架处的可移动式限位机构,所述操作平台上端开设有一凹槽,凹槽内嵌设有米尺;
所述操作平台处限位机构后侧还设有所述线缆弯折装置,所述线缆弯折装置包括一空心线缆固定杆和线缆弯折机,所述线缆弯折机设置于线缆固定杆末端,所述线缆弯折机包括线缆弯折机机架,所述线缆弯折机机架固定于操作平台上端,所述弯折机包括一步进电机二,步进电机二下方输出轴端连接有盘,所述盘中间部位左右两侧开设有方形穿孔,两个方形穿孔之间的距离与线缆直径相同,两个方形穿孔下端均连接有折弯挡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恒创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嘉善分公司;嘉善恒兴电力建设有限公司;国网浙江嘉善县供电公司,未经嘉兴恒创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嘉善分公司;嘉善恒兴电力建设有限公司;国网浙江嘉善县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996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