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玻璃的节能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98979.1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666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魏芳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天沃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26 | 分类号: | C04B28/26;C08F261/04;C08F220/56;C03C17/00 |
代理公司: | 合肥道正企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4130 | 代理人: | 武金花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玻璃 节能 涂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用于玻璃的节能涂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份计的原料:纳米级颗粒30~40份、防水隔热粉20~30份、中空玻璃微珠10~20份、填料5~10份、丙烯酸树脂5~10份、水玻璃2~8份、有机溶剂2~8份、消泡剂2~6份、固化剂1~5份、偶联剂1~3份、改性胶体型流变增稠剂1~3份和余量的去离子水;
所述纳米级颗粒包括以下份计的原料:纳米氧化钴10~20份、纳米氧化锆10~15份、纳米三氧化钼2~8份;
所述填料包括以下份计的原料:坡缕石粉1~5份、海泡石粉1~3份、聚氯化铝1~2份;
所述改性胶体型流变增稠剂包括以下份计的原料:聚乙烯醇0.2~0.8份、丙烯酰胺0.2~0.8份、过硫酸盐引发剂溶液0.2~0.4份、亚硫酸氢钠0.2~0.4份、正甲基丙烯酰胺0.1~0.3份和余量的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玻璃的节能涂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份计的原料:
纳米级颗粒35份、防水隔热粉25份、中空玻璃微珠15份、填料7份、丙烯酸树脂7份、水玻璃5份、有机溶剂5份、消泡剂4份、固化剂3份、改性胶体型流变增稠剂2份和余量的去离子水;
所述纳米级颗粒包括以下份计的原料:纳米氧化钴15份、纳米氧化锆12份、纳米三氧化钼5份;
所述填料包括以下份计的原料:坡缕石粉3份、海泡石粉2份、聚氯化铝1份;
所述改性胶体型流变增稠剂包括以下份计的原料:聚乙烯醇0.5份、丙烯酰胺0.5份、过硫酸盐引发剂溶液0.3份、亚硫酸氢钠0.3份、正甲基丙烯酰胺0.2份和余量的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玻璃的节能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氧化钴、纳米氧化锆和纳米三氧化钼的粒径为2~1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甲醇或者乙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玻璃的节能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隔热粉包括以下份计的原料:活性碳酸钙10~20份、珍珠岩粉5~8份和云母粉5~7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玻璃的节能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泡剂为硅酮改性合成物,所述固化剂为异氰酸酯类,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玻璃的节能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树脂为水性丙烯酸树脂,制备方法为:在装有电动搅拌装置的烧瓶中,依次加入二羟甲基丙酸、异氰酸酯与丙烯酸多元醇在50~70℃搅拌反应1小时得到。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用于玻璃的节能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改性胶体型流变增稠剂
首先,在反应容器中按照配比加入水和聚乙烯醇,以200~300r/min条件下搅拌20~30min,并逐步加热升温至80~90℃;
其次,待聚乙烯醇完全融解后,自然冷却至50~60℃,然后依次按照配比加入丙烯酰胺、亚硫酸氢钠及正甲基丙烯酰胺,然后继续升温至70~80℃,升温过程中以90~100r/min保持搅拌,最后加入过硫酸盐引发剂溶液,反应1~1.5小时后得到所述改性胶体型流变增稠剂,备用;
(2)、制备填料
按照配比称取坡缕石粉、海泡石粉、聚氯化铝,将坡缕石粉和海泡石粉放入清水中浸泡1~2h,过滤干燥得到粗粉,向粗粉中加入3~8倍重量份的乙醇溶液,以200~300r/min搅拌30~40min,并保持温度为60~80℃,搅拌结束后过滤干燥到的精粉,将精粉与聚氯化铝混合均匀后得到所述填料,备用;
(3)、制备成品
将步骤(1)得到的改性胶体型流变增稠剂和步骤(2)得到的填料混合后加入反应容器,并按照配比加入剩余原料,充分混合后在800~900r/min条件下搅拌30~60min,并保持温度为60~80℃,自然冷却后得到的成品即为所述用于玻璃的节能涂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天沃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天沃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9897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