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升降功能的铸件压力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96934.0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909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发明(设计)人: | 张玲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善永金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7/18 | 分类号: | B22D17/18;B22D17/20;B22D17/32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7 | 代理人: | 陆磊 |
地址: | 314100 浙江省嘉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升降 功能 铸件 压力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铸件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具有升降功能的铸件压力装置。
背景技术
压力铸造是近代金属加工工艺中发展较快的一种少无切削的特种铸造方法。它是将熔融金属在高压高速下充填铸型,并在高压下结晶凝固形成铸件的过程,高压高速是压力铸造的主要特征,常用的压力为数十兆帕,填充速度约为16-80米/秒,金属液填充模具型腔的时间极短,约为0.01-0.2秒,由于用这种方法生产产品具有生产效率高,工序简单,铸件公差等级较高,表面粗糙度好,机械强度大,可以省去大量的机械加工工序和设备,节约原材料等优点,所以现已成为我国铸造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压铸工艺是将压铸机、压铸模和合金三大要素有机地组合而加以综合运用的过程。而压铸时金属按填充型腔的过程,是将压力、速度、温度以及时间等工艺因素得到统一的过程。同时,这些工艺因素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且相辅相成,只有正确选择和调整这些因素,使之协调一致,才能获得预期的结果。因此,在压铸过程中不仅要重视铸件结构的工艺性,压铸模的先进性,压铸机性能和结构优良性,压铸合金选用的适应性和熔炼工艺的规范性;更应重视压力、温度和时间等工艺参数对铸件质量的重要作用,在压铸过程中应重视对这些参数进行有效的控制,在现有的压铸工艺中,压力装置作为常用生产设备,主要用于对铸件的挤压,从而使得铸件满足生产要求,而传统的压力装置具有以下缺陷:
1、传统的铸件压力装置采用的使用基本模式为一人一机,人工操作压力装置来完成铸件的挤压,由于铸件本身的质量大,原有的使用人工的上料的方式,这样的方式导致工人的劳动强度加大,且自动化程度低,工件固定精度也差,不利于节约成本;
2、传统的铸件压力装置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一人一机的压力装置占地面积比较大,导致生产场地受限制过大,设备利用的灵活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升降功能的铸件压力装置,用于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升降功能的铸件压力装置,包括主基座与次基座,所述主基座上部设置有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压模组件与第二压模组件,两个次基座上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组件与第二固定组件,所述主基座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升降组件与第二升降组件;
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包括底座、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端的升降架、设置于所述升降架内部的升降杆、设置于所述升降架侧面的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升降架上端的传动杆、设置于所述升降架侧面的升降座,所述底座为长方体形状,由不锈钢材质制成,底座通过螺栓固定于地面,所述升降架与底座保持垂直,且升降架底部通过螺栓与底座相连接,所述传动杆穿设于升降架上端的固定通孔内部,所述驱动电机为减速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传动杆之间还设置有皮带,所述皮带两端分别通过驱动轮与驱动电机和传动杆相连接,所述传动杆外部还包裹有链条,所述链条数量为两根,平行设置于传动杆外部,所述链条一端通过螺栓与升降座上端相连接,所述升降杆穿设于升降架内部,且升降杆两端通过螺栓固定,且升降杆穿过所述升降座侧壁,且升降杆与升降座的连接处设置有滑轨,所述升降座为盒体状,由不锈钢材质制成,且升降座内部为镂空状,所述升降座上表面还设置有若干通孔,第二升降组件与第一升降组件关于主基座保持对称;
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缸体、设置于所述缸体内部且通过螺栓固定的第一液压油缸、设置于所述第一液压油缸侧面且通过螺栓固定的第二液压油缸、设置于缸体侧壁外部且与所述第一液压油缸和所述第二液压油缸分别通过通信连接的第一控制单元与第二控制单元;
所述动力组件侧面设置有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数量为两根,分别设置于动力组件的前端与后端,两根定位杆保持平行,且所述定位杆一端延伸至第一固定组件侧面,另一端延伸至第二固定组件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主基座为长方体形状,由不锈钢材质制成,所述主基座底部向外弯曲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次基座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主基座两侧位置,主基座与两个次基座处于同一直线位置上,且两个次基座关于主基座保持对称,所述次基座为长方体形状,次基座的长度小于主基座的长度,所述次基座底部向外弯曲并通过螺栓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善永金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嘉善永金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969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