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破窗装置、公共客车应急破窗系统及破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96433.2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539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唐超成;黄其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兴舞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B3/00 | 分类号: | A62B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杨春女 |
地址: | 518106 广东省深圳市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公共 客车 应急 系统 方法 | ||
1.一种破窗装置,应用于公共客车上,其特征是,包括安装于车窗(9)附近的底座(6)、转动连接于底座(6)上的气动自动破窗器(8)、设置于底座(6)上并用于响应于一第一控制指令以驱动所述气动自动破窗器(8)朝向远离车窗(9)的方向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竖立滑动安装于车窗(9)底壁内的挡玻板(13)和安装于车窗(9)底壁内并用于响应于一第二控制指令以驱动所述挡玻板(13)沿竖立方向从车窗(9)底壁内滑出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挡玻板(13)包括底板(14)和转动连接于所述底板(14)的顶侧的转动板,所述底板(14)的顶侧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转动板朝向背离车窗(9)的方向转动的限位板(15),所述转动板包括第一板体(16)和第二板体(17);所述第一板体(16)与第二板体(17)转动连接,并且连接点低于所述限位板(15)的高度,所述第二板体(17)包括外框体和沿外框体的宽度方向架设于外框体内侧的若干支撑板(19);所述支撑板(19)的两端通过转轴(20)与外框体转动连接,并且其中一端上的转轴(20)穿过外框体的壁体并延伸至外框体的外侧;所述转轴(20)延伸出外框体的外侧的一端垂直固定连接有调整臂(21),调整臂(21)的端部设置有连接部;所述第一板体(16)的外侧且靠近第二板体(17)的位置设置有固定扣(23);第二板体(17)上设置有导线扣(22);所述固定扣(23)上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的另一端穿过导线扣(22)后依次与每一调整臂(21)上的连接部连接;当第二板体(17)相对于第一板体(16)呈水平状态时,所述支撑板(19)相对于外框体呈水平设置。
2.一种公共客车应急破窗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控制器(1)、储气罐(2)以及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破窗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均与控制器(1)电连接,以分别接收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第二控制指令;所述气罐(2)的出气口连接有电磁阀(3);所述气动自动破窗器(8)的进气口通过气管(5)与电磁阀(3)连接;所述电磁阀(3)的控制端与控制器(1)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共客车应急破窗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底座(6)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偏转臂(7)位置的位置检测组件,所述位置检测组件与控制器(1)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公共客车应急破窗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车窗(9)的侧壁内安装有用于检测所述车窗(9)是否破裂的车窗检测组件;所述车窗检测组件包括对立设置于车窗(9)的玻璃(32)的两侧边缘,并以车窗(9)的玻璃(32)为导光介质的光发射器(29)和光接收器(30);所述光发射器(29)、光接收器(30)均与控制器(1)电连接;所述气动自动破窗器(8)的进气口连接有电磁切换阀(28),所述电磁切换阀(28)与控制器(1)电连接。
5.一种基于权利要求4所述的公共客车应急破窗系统的破窗方法,其特征是,包括:
S1:乘客操作控制器(1)以控制第一电磁阀(3)开通,使气罐(2)内的高压气体进入到气动自动破窗器(8)以驱动其动作;
S2:控制器(1)根据从车窗检测组件接收到的检测信号判断车窗(9)是否成功破裂;若是,则进入S3;若否,则控制电磁切换阀(28)反复动作一次;
S3:控制器(1)向第一驱动装置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以控制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气动自动破窗器(8)朝向远离车窗(9)的方向转动;
S4:控制器(1)根据从位置检测组件接收到的检测信号判断气动自动破窗器(8)是否转动到预定位置;若是,则进入S5;
S5:控制器(1)向第二驱动装置发送第二控制指令,以控制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挡玻板(13)从车窗(9)的底壁中滑出;
S6:乘客朝向车窗(9)外侧推动挡玻板(13)上的转动板,以使其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兴舞消防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兴舞消防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9643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