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桐油沥青防水油膏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96153.1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597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刘士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淄博市思瑞颖胶粘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95/00 | 分类号: | C09J195/00;C09J191/00;C09J1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64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桐油 油膏 沥青防水 松焦油 预热 地下工程 退火 防水效果好 滑石粉 长期保存 沥青加热 施工操作 机油 废机油 生桐油 石棉绒 温度降 烘干 屋面 熬制 嵌缝 墙体 吸油 粘接 脱水 防水 混凝土 陶瓷 变质 金属 木材 | ||
一种桐油沥青防水油膏。本发明可与混凝土、金属、木材、陶瓷等材料牢固粘接,且成本低,防水效果好,施工操作方便,长期保存不变质,一般多用于屋面、墙体及地下工程的防水嵌缝。其特征在于:熬制时先将沥青加热脱水,升温至200℃,加入生桐油;然后升温至240℃,恒温30min;退火降温,加入机油(或废机油),搅拌5min,使其混合均匀;待温度降至180℃时,加入松焦油、重松焦油,搅拌均匀,慢慢加入石棉绒(经烘干并预热至100℃以上),搅拌5min,让其充分吸油;最后加入滑石粉(经干燥并预热至100℃以上),充分搅拌即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桐油沥青防水油膏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精细化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桐油沥青防水油膏系以10#石油沥青、生桐油、机油、松焦油、重松焦油、石棉绒、滑石粉等为原料经合理配制而成。
桐油沥青防水油膏是胶粘剂的一种新产品,其主要特点为:成本低,防水效果好,施工操作方便,长期保存不变质,可与混凝土、金属、木材、陶瓷等材料牢固粘接,一般多用于屋面、墙体及地下工程的防水嵌缝。
桐油沥青防水油膏具有以下特点:成本低,防水效果好,施工操作方便,长期保存不变质。
本桐油沥青防水油膏的配比还没有见诸科技文献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桐油沥青防水油膏及其制备方法,它成本低,防水效果好,施工操作方便,长期保存不变质,可与混凝土、金属、木材、陶瓷等材料牢固粘接,一般多用于屋面、墙体及地下工程的防水嵌缝。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桐油沥青防水油膏制备方法,所述的桐油沥青防水油膏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10#石油沥青10~25%、生桐油5~7%、机油15~25%、松焦油2~5%、重松焦油2~5%、石棉绒15~20%、滑石粉30~45%。
本发明提供一种桐油沥青防水油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熬制时先将沥青加热脱水,升温至200℃,加入生桐油。然后升温至240℃,恒温30min。退火降温,加入机油(或废机油),搅拌5min,使其混合均匀。待温度降至180℃时,加入松焦油、重松焦油,搅拌均匀,慢慢加入石棉绒(经烘干并预热至100℃以上),搅拌5min,让其充分吸油。最后加入滑石粉(经干燥并预热至100℃以上),充分搅拌即成。
本发明中,可与混凝土、金属、木材、陶瓷等材料牢固粘接,且成本低,防水效果好,施工操作方便,长期保存不变质,一般多用于屋面、墙体及地下工程的防水嵌缝。
本发明一种桐油沥青防水油膏系10#石油沥青、生桐油、机油、松焦油、重松焦油、石棉绒、滑石粉为主要成分的粘合剂。一般多用于屋面、墙体及地下工程的防水嵌缝等,可与混凝土、金属、木材、陶瓷等材料牢固粘接,且成本低,防水效果好,施工操作方便,长期保存不变质。
具体实施方式
实例1
桐油沥青防水油膏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10#石油沥青19.5%、生桐油6.5%、机油16%、松焦油4.8%、重松焦油3.2%、石棉绒15.5%、滑石粉34.5% 。
熬制时先将沥青加热脱水,升温至200℃,加入生桐油。然后升温至240℃,恒温30min。退火降温,加入机油(或废机油),搅拌5min,使其混合均匀。待温度降至180℃时,加入松焦油、重松焦油,搅拌均匀,慢慢加入石棉绒(经烘干并预热至100℃以上),搅拌5min,让其充分吸油。最后加入滑石粉(经干燥并预热至100℃以上),充分搅拌即成。
实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淄博市思瑞颖胶粘剂有限公司,未经淄博市思瑞颖胶粘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961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