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机物检测传感器及其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95799.8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459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华;王行飞;茅忠群;诸永定;刘戈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33 | 分类号: | G01N21/33;G01N21/01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徐雪波;邓青玲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物 检测 传感器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物检测传感器及其检测方法,其中有机物检测传感器包括能发出紫外线的光源(1),及检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为检测组LED紫外灯(1),检测组LED紫外灯(1)与电流控制电路(5)连接由电流控制电路(5)控制流过检测组LED紫外灯的电流大小;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检测管(2)、检测组紫外线接收器(3)、检测组信号放大电路(4)及信号处理电路(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能有效检测水中有机物含量,部件少,结构简单,因此可以制成体积较小、成本较低的检测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物检测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有机物检测传感器及其检测方法,用于检测水中有机物总含量。
背景技术
目前有机物含量的检测主要是依靠分光光度计,其工作原理为:通过对波长为254纳米的紫外线的吸收度来间接表征有机物的总含量,波长为254纳米的紫外线透过水后,水中的有机物会吸收部分的紫外线,而有机物的浓度越大,紫外线吸收的强度也越大,因此紫外线的吸收度对应着有机物的含量。不同的有机物针对不同波长紫外线有不同的吸收强度,通过扫描不同波长紫外线的吸收强度,可以大致分析出水中不同类有机物的含量。而总含量的测量,即不同有机物含量的综合指标,主要体现在254纳米波长的紫外线上。
但分光光度计本身是一台仪器,价格非常昂贵,体积也非常庞大,最主要的是对于普通人员的使用还有一定障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用净水器对自来水进行过滤,然后饮用过滤后干净的纯水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健康饮水方式。净水器的过滤芯一般能过滤水中大部分杂质、金属和有机物。然后,现有的净水器,往往不能直观明了的显示未过滤及过滤后水中有机物的含量,用户体验并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体积小、成本低、适用性强的有机物检测传感器及其检测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有机物检测传感器,包括能发出紫外线的光源及与所述光源配合的能检测水中有机物含量的检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为检测组LED紫外灯,检测组LED紫外灯与电流控制电路连接由电流控制电路控制流过检测组LED紫外灯的电流大小;所述检测组件包括
能被所述检测组LED紫外灯发出的紫外线穿透的检测管,水能通过该检测管;
检测组紫外线接收器,用于检测从所述检测组LED紫外灯发出、并穿透所述检测管后的紫外线的强度;
检测组信号放大电路,检测组紫外线接收器的输出端与检测组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将检测组紫外线接收器检测到的紫外线强度信号进行放大;
信号处理电路,检测组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信号处理电路连接,信号处理电路还与电流控制电路连接,信号处理电路根据检测组信号放大电路放大后的紫外线强度信号计算通过检测管内水中有机物含量。
作为改进,上述有机物检测传感器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检测管容置腔,检测管设置在检测管容置腔内;所述电流控制电路和检测组LED紫外灯均设置在壳体一侧,检测组紫外线接收器、检测组信号放大电路和信号处理电路设置在壳体另一相对侧;壳体内设有与检测管容置腔连通的、位于检测管容置腔两相对侧第一透光通道和第二透光通道,检测组LED紫外灯发出的紫外光通过第一透光通道、检测管及第二透光通道后到达检测组紫外线接收器。
有机物检测传感器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检测管抽真空,或保持检测管内充满空气,或在检测管内冲入纯净水,然后开启所述检测组LED紫外灯,通过信号处理电路输出控制信号给电流控制电路,使流过检测组LED紫外灯的电流呈现线性变化;然后信号处理电路分别记录在不同电流情况下经检测组信号放大电路放大后的紫外线强度信号,并将这些紫外线强度值取平均值,然后记为第一紫外线强度参照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957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