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成式电磁电容平面阵列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91135.4 | 申请日: | 201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48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田武刚;陈棣湘;潘孟春;任远;周卫红;胡佳飞;刘丽辉;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90 | 分类号: | G01N27/90;G01N27/24;G01B7/06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8 | 代理人: | 赵洪;谭武艺 |
地址: | 410073 湖南省长沙市砚瓦池正街47***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电磁 电容 平面 阵列 传感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集成式电磁电容平面阵列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面均带有导电金属层的基底(1),所述基底(1)下表面的导电金属层包括刻蚀形成的主电极(2)和次电极(3)、上表面的导电金属层包括刻蚀形成的涡流检测线圈(4),所述主电极(2)为长条状且弯曲呈蛇形走线状布置,所述次电极(3)的数量为多个且分别布置于主电极(2)的凹入区域内构成直线型阵列结构,所述涡流检测线圈(4)与次电极(3)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涡流检测线圈(4)和对应的次电极(3)中心重合且在基底(1)的上表面上构成直线型阵列结构,所述主电极(2)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激励端子,所述次电极(3)上连接有次电极端子,所述涡流检测线圈(4)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涡流输出端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电磁电容平面阵列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流检测线圈(4)为多匝螺旋结构线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式电磁电容平面阵列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流检测线圈(4)的分布区域比主电极(2)的凹入区域的区域小,且所述涡流检测线圈(4)的分布区域和主电极(2)之间设有预留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式电磁电容平面阵列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电极(3)为U形结构,且U形结构的封闭端位于主电极(2)的凹入区域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电磁电容平面阵列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1)下表面的导电金属层还包括分别设于主电极(2)两端凹入区域内的辅助电极(5),所述基底(1)上表面的导电金属层还包括分别设于涡流检测线圈(4)两侧的辅助线圈(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式电磁电容平面阵列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电极(5)的形状与次电极(3)的形状相同,所述辅助线圈(6)的形状与涡流检测线圈(4)的形状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电磁电容平面阵列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1)为采用聚酰亚胺制成的柔性基底。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电磁电容平面阵列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1)的表面设有采用有机硅制成的柔性绝缘覆膜(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电磁电容平面阵列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极(2)与次电极(3)的宽度相同,所述主电极(2)的宽度大于涡流检测线圈(4)的单根走线宽度的八倍以上。
10.一种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集成式电磁电容平面阵列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实施步骤包括:
1)制作基底(1);
2)在基底(1)的上、下表面分别电镀或溅射形成一层导电金属层;
3)在基底(1)下表面的导电金属层上刻蚀形成的主电极(2)和次电极(3)、上表面的导电金属层上刻蚀形成的涡流检测线圈(4),所述主电极(2)为长条状且弯曲呈蛇形走线状布置,所述次电极(3)的数量为多个且分别布置于主电极(2)的凹入区域内构成直线型阵列结构,所述涡流检测线圈(4)与次电极(3)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涡流检测线圈(4)和对应的次电极(3)中心重合且在基底(1)的上表面上构成直线型阵列结构,所述主电极(2)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激励端子,所述次电极(3)上连接有次电极端子,所述涡流检测线圈(4)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涡流输出端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9113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减速机前盖
- 下一篇: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齿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