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缓蚀型聚合物阻垢剂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90822.4 | 申请日: | 201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769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5 |
发明(设计)人: | 黄勇;杨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5/14 | 分类号: | C02F5/14;C08F222/02;C08F228/02;C08F222/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缓蚀型 聚合物 阻垢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缓蚀型聚合物阻垢剂的制备方法,属于阻垢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张,工业节水问题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工业生产中,对冷却水的循环利用和浓缩造成了水中矿物杂质的增加和积聚,使设备管道的结垢加剧,降低了设备的使用效率。冷却水系统中水垢的形成主要是由碳酸钙、硫酸钙、磷酸钙等难溶盐的沉积所引起,对于冷却水的处理目前最常使用的便是在水质中加入阻垢剂来除垢,通过加入阻垢剂可以改善冷却水质量,阻止水垢在设备表面生成垢层阻碍设备传热,保持金属设备持续传热。
共聚物阻垢剂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水处理剂,它不仅对碳酸钙垢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而且对磷酸钙垢也具有独特的抑制能力。由于共聚物阻垢剂的阻垢性能优于均聚物的,作为阻垢剂的共聚物阻垢剂的合成研究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市场上的阻垢剂虽然具有较好的阻垢效果,但无法满足环保的要求,且功能单一,稳定性不佳,制备成本较高。因此,对于共聚物阻垢剂阻垢剂绿色环保化、多功能化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市场上的阻垢剂虽然具有较好的阻垢效果,但无法满足环保的要求,且功能单一,稳定性不佳,制备成本较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缓蚀型聚合物阻垢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以天然脂肪醇为原料,与磷酸反应,制备混合脂肪醇磷酸酯作为缓蚀剂,再以衣康酸、烯丙基磺酸钠、马来酸酐为单体,双氧水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法进行共聚反应,合成三元共聚物,将多种功能基团并存于同一分子中,从而发挥了官能团的协同阻垢分散作用,最后将三元共聚物与缓蚀剂复配制得缓蚀型聚合物阻垢剂,本发明制备的缓蚀型聚合物阻垢剂通过衣康酸活泼的化学性质,彻底清除反应不完全而引起的污染,并引入亲水性较强的磺酸基,有效防止生成难溶的钙凝胶,提高阻垢剂的溶解性和络合性,且具有制备工艺简单、产量高、用量少、性质稳定、缓蚀性好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称取20~40g天然脂肪醇C8-10,10~20g天然脂肪醇C16-18装入烧瓶中,加热至50~60℃,并以300~400r/min搅拌20~30min,随后在持续搅拌过程中,以1~2mL/min滴加质量分数为80%磷酸溶液,待滴加完毕后,加热至110~120℃,继续搅拌反应3~5h,冷却至室温后,得混合脂肪醇磷酸酯,备用;
(2)称取52~55g衣康酸,14~15g烯丙基磺酸钠,加入180~200mL质量分数为50%叔丁醇溶液中,加热至70~80℃,并以300~400r/min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得反应单体混合液;
(3)称取29~30g马来酸酐,1~2g氧化锌,80~100mL质量分数为20%硫酸溶液装入烧杯中,加热至50~60℃,并以300~400r/min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随后同时以1~2mL/min滴加180~200mL质量分数为30%双氧水和180~200mL上述反应单体混合液,待滴加完毕后,加热至90~95℃,保持温度持续搅拌5~6h,冷却至室温后,得反应液,再用质量分数为5%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反应液pH呈中性,得三元共聚物反应液;
(4)量取30~60mL上述三元共聚物反应液,20~40mL步骤(1)制备的混合脂肪醇磷酸酯,1~2mL分散剂5040,装入烧杯中,以800~1000r/min搅拌30~40min,随后出料,得缓蚀型聚合物阻垢剂。
本发明的应用方法是:按加药量为15~30mg/L将本发明制备的缓蚀型聚合物阻垢剂加入高温冷却水系统中,在工作温度下循环工作5~6h,对碳酸钙的阻垢率为93~95%,对磷酸钙的阻垢率为94~96%,对硫酸钡的阻垢率为97~99%。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本发明制备的缓蚀型聚合物阻垢剂具有制备工艺简单、产量高、用量少、性质稳定、缓蚀性好的特点;
(2)本发明制备的缓蚀型聚合物阻垢剂绿色环保、阻垢效果好、分散溶解性能好、热稳定性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908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