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氨酯用聚酯多元醇配方及其合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86681.9 | 申请日: | 2017-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33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3 |
发明(设计)人: | 麦基民;谭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明日涂料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3/181 | 分类号: | C08G63/181;C08G63/78;C08G18/42;C09D11/102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高端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4346 | 代理人: | 钟作亮 |
地址: | 528447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氨酯 聚酯 多元 配方 及其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新材料合成、应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聚氨酯用聚酯多元醇配方及其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较常见的聚酯多元醇,其酸值高,水分高,强度低,耐磨性不好等等不足,不太适合作为油墨连接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聚氨酯用聚酯多元醇配方及其合成方法。由其所合成的聚氨酯树脂成膜性好,耐磨性好,承载力强,撕裂强度高,结晶性强,耐高温性好,非常适宜于作为油墨连接料。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聚氨酯用聚酯多元醇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组分:间苯二甲酸、癸二酸和乙二醇、1,4-丁二醇、1,2-丙二醇,其中醇和酸的摩尔比为1:2.4。
如上所述的聚氨酯用聚酯多元醇配方,其特征在于以上组分中,占醇总质量0.3%的催化剂。
如上所述的聚氨酯用聚酯多元醇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苯二甲酸、癸二酸的摩尔比为3:2;乙二醇、1,4-丁二醇、1,2-丙二醇的摩尔比为6:2:2。
如上所述的聚氨酯用聚酯多元醇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钛酸正丁酯。
聚氨酯用聚酯多元醇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间苯二甲酸、癸二酸和乙二醇、1,4-丁二醇、1,2-丙二醇,其中醇和酸的摩尔比为1:2.4的配比混合;B,反应釜中反应,在反应釜中,进行搅拌和加热升温,于摄氏160℃开始出水,此时再升温至摄氏240℃,再在摄氏240℃下恒温反应4h,直至混合物中酸值小于5mgKOH/g;C,减压蒸馏,在反应釜中,逐步降低真空度至20kPa,检测混合物中的酸值,酸值直至酸值小于1mgKOH/g,继续降低真空度至-100kPa,并反应1h,此时,再检测羟值,羟值在76-141mgKOH/g之间,才是合格,如羟值未达到标准则继续延长时间直至羟值合格为止。
如上所述的聚氨酯用大分子量聚酯多元醇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A步骤中,还需要加入占醇总质量0.3%的催化剂。
如上所述的聚氨酯用大分子量聚酯多元醇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苯二甲酸、癸二酸的摩尔比为3:2;乙二醇、1,4-丁二醇、1,2-丙二醇的摩尔比为6:2: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案制备的聚酯多元醇具有低酸值,低水分的优点,且以其为原料合成的聚氨酯树脂,具有内聚强度高和附着力强,且具有较高的强度、耐磨性。
具体实施方式
聚氨酯用聚酯多元醇配方,包括有以下组分及比例如下:
间苯二甲酸、癸二酸和乙二醇、1,4-丁二醇、1,2-丙二醇,还有占醇总质量0.3%的催化剂。其中醇和酸的摩尔比为1:2.4。间苯二甲酸、癸二酸的摩尔比为3:2;乙二醇、1,4-丁二醇、1,2-丙二醇的摩尔比为6:2:2。在本例子中,催化剂采用钛酸正丁酯。
其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间苯二甲酸、癸二酸和乙二醇、1,4-丁二醇、1,2-丙二醇,催化剂等各种原料准备好,将上述各种原料配成溶液,并将各种原料上述的按摩尔比混合在一起。
B,反应釜中反应,将上述混合液放入反应釜中,在常压下,进行搅拌和加热升温,于摄氏160℃开始出水,此时再升温至摄氏240℃,再在摄氏240℃下恒温反应4h,在反应过程中,每半小时检测一次混合物中酸值,直至混合物中酸值小于5mgKOH/g。
C,减压蒸馏,在反应釜中,逐步降低真空度至20kPa,检测混合物中的酸值,酸值直至酸值小于1mgKOH/g,继续降低真空度至-100kPa,并反应1h,此时,再检测其羟值,每半小时检测一次,直到其羟值在76-141mgKOH/g为合格。如羟值未达到标准则继续延长时间直至羟值合格为止。
以上方法中,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二元酸组份与多元醇组份发生缩聚反应生成聚酯多元醇。聚酯多元醇先跟异氰酸酯合成出预聚体,再将预聚体与扩链剂反应得到聚氨酯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明日涂料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明日涂料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66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