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两桥并联的三相立交路口最优化应用流程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85824.4 | 申请日: | 2017-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52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惠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都快通(北京)交通疏导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04 | 分类号: | E01C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2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最优化 应用流程 立交桥 并联 路口 使用规则 高架式 下沉式 承载能力 交通工程 桥梁设计 通过能力 应用过程 有效挖掘 大循环 交通流 重合度 求解 图段 钟表 应用 潜能 优化 交通 表现 | ||
本发明涉及交通工程,是一种两桥并联的三相立交路口最优化应用流程,该最优化应用流程包括高架式立交桥和下沉式立交桥桥梁设计参数的最优化,以及在应用过程中使用规则的最优化;由于高架式立交桥和下沉式立交桥在应用中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两者不但要以各自最佳承载能力工作,还要兼顾两者配合使用的最优化,该最优化流程将交通情况形象化的表现为大循环钟表上的图段,应用对交通流“重合度”的求解来系统的优化使用规则,这将有利于三相立交路口通过能力的潜能被有效挖掘出来,该最优化应用流程专用于两桥并联的三相立交路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工程,特别是一种两桥并联的三相立交路口最优化应用流程。
背景技术
两桥并联的三相立交桥路口,是应用在城市中心区平面交叉路口的的交通工程,用以实现城市平面交叉路口的“立交化”。
城市中心区由于历史、地理和文化的原因,不可能修建工程体量庞大的“互通式”立交桥,绝大多数交叉口都是“平面交叉路口”,平面交叉路口车流复杂、人车混行、矛盾冲突极多。
“三相立交”的思路是:应用一种“下沉式交流立交桥”和“高架式交流立交桥”,结合原有的平面交叉路口系统,构成三既相对独立,又互相配合的通行系统;借助先进的通讯手段,辅以当前成熟的自动控制技术,能够智能的、巧妙的协调和分配交通流量、及时处理和消解随机压力、达到“扩容”和“均衡”并行的效果,实现有效扩大平面交叉口通过能力的目的。
要达到“两桥并联的三相立交路口”预想的效果,必须借助一系列先进的管理和控制手段,而目前这方面相关的技术和方法尚有较大的欠缺。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套“两桥并联的三相立交路口最优化应用流程”以解决问题。
本发明两桥并联的三相立交路口最优化应用流程;包括桥梁最优化流程与应用最优化流程;所述桥梁最优化流程包括高架式立交桥和下沉式立交桥的布局、桥高、坡度优化设计;所述应用最优化流程包括最小循环周期的求取,最佳循环周期的设计和时间余量的选取;此外还包括车流相位重合度的最优化设计流程;其中流动车流重合度包括立面三相重合度和四方向十二相重合度的优化求解。
本发明两桥并联的三相立交路口最优化应用流程,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架式立交桥采用标准高度,下沉式立交桥采用半标准高度;下沉式立交桥坡度大于高架式立交桥;所述桥上通道的布局,对于靠右行驶的道路体系,高架式立交桥桥上通道左偏置,下沉式立交桥桥上通道右偏置;对于靠左行驶的道路体系,高架式立交桥桥上通道右偏置,下沉式立交桥桥上通道左偏置。
本发明两桥并联的三相立交路口最优化应用流程,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优循环模式是在两个“紧交接”,即“坡口紧交接”和“桥顶紧交接”同时实现的前提下定义的;“坡口紧交接”是:每侧下桥尾车63刚驶离,即有待候车列首车61A立即起步上桥;“桥顶紧交接”是:上桥车首车61B抵达桥顶停车线时,上一车列的尾车62B刚好出桥顶停车线,上桥首车无需在桥顶停车线处停车待候;实现所述“两个紧交接”并求解最佳1/4循环周期的有粗算的“满铺法”和精确计算的“间隔法”。
本发明两桥并联的三相立交路口最优化应用流程,其特征在于:所述满铺法是:以上桥首车68从入端W起步计时,至上桥的左转弯首车64或直行首车68到达坡口出桥导引线箭头时,截停入端上桥车流,同时放行邻侧上桥车,以此时间间隔做为1/4循环周期粗算值;该过程中铺满桥面的车辆总数、是1/4循环周期最佳承载能力下的车辆数目。
本发明两桥并联的三相立交路口最优化应用流程,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紧交接”模式下精确计算的“间隔法”是:从一侧坡口S侧上桥首车起步上桥起计,到邻侧坡口E侧上桥首车61A起步止的时间间隔;该时间间隔是在粗算的基础上加减时间余量所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都快通(北京)交通疏导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都快通(北京)交通疏导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58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