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数码印刷的梯状折标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85569.3 | 申请日: | 2017-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512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朱海仑;刘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图文天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12 | 分类号: | G06F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5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数码 印刷 梯状折 标的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数码印刷梯状折标的方法。
背景技术
数码印刷是将电脑文件直接印刷在纸张上,有别于传统印刷繁琐的工艺过程的一种全新印刷方式。它的特点:一张起印,无需制版,立等可取,即时纠错,可变印刷,按需印刷。数码印刷是在打印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技术,以电子文本为载体,通过网络传递给数码印刷设备,实现直接印刷。印刷生产流程中无版和信息可变是最大特征,涵盖印刷、电子、计算机、网络、通信等多种技术领域。
数码印刷机价格昂贵,数码印刷机厂商往往会提供租赁的方式,按照打印纸张的数量向用户收取费用,虽单张费用不高,但随着打印数量的上升,机器损耗加大,而数码印刷机厂商的年维护费用超过10万人民币,可见数码印刷成本非常高。但目前数码印刷使用纸张的开本与传统印刷中使用纸张的开本相比过小,在数码印刷中,没有与折手工艺相结合的先例,更没有折标的概念;一旦印刷页数增多,数码印刷的管控风险将大大提高。针对数码印刷实现传统印刷工艺,折标的处理手法不尽相同,例如有些折手适合在书脊的位置加折标,有些折手方式适合在书口的位置加折标,有些则适合在天头地脚的位置加折标。
例如如果我们在数码印刷中结合折手应用在单次打印中提高打印页数,从原来只能打印正反面两页,以8页折手(一张纸对折两次,形成正面4页,反面4页,正反共8页的折叠方式)为例,可以提高到单次打印8页;以此类推可以单次打印更多,那么印刷成本会显著降低;同时也缩短了打印时间,提高了效率。在对折处添加折标标记,印制完成后即从书脊的位置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折标,以折标是否连贯很容易判断排列顺序是否正确。
折手释义
折手含义是指非单张的印刷品,在印刷生产中需要将各页按对应位置以特定方式拼成整版面,以便印刷后经过折叠纸张,再现出设计者意图的页序工艺。
折标释义
当折手形成之后,为了便于快速检查折手顺序是否正确,以及检查是否缺少某个折手,印刷从业人员在折手的书籍位置,打印了阶梯状的色带,以便快速检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数码印刷梯状折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所选数码印刷机使用参数及性能确定其最大用纸面积;
2)根据数码印刷机的最大用纸面积选定适合数码印刷机印刷纸张幅面,结合需印刷每页纸张面积计算每张印刷用纸单面可打印最多页数,据此通过软件技术统筹确定折手方式,编制折标生成应用程序插件;
3)在排版软件内植入折标生成应用程序插件,形成折标生成模块;
4)根据折手方式和打印工艺的不同,通过折标生成模块在选定的印刷纸张幅面内添加页码标记和折标标记,将需印制的资料按页码顺序排版,使得印制纸张对折按页码顺序排列后书脊处凸显的折标标记连贯排列;
5)将经过折标生成模块处理的印刷资料,通过数码印刷机打印输出,并以传统装订工艺进行装订。
通过软件技术,将传统印刷的贴次管理引入到数码印刷领域,从而解决了数码印刷中不能植入折标的问题;另针对不同的印刷工艺,将折标的处理手法进行了统一的设定,降低了生产过程的沟通难度和管控风险,降低了损耗率,管控成本显著下降,生产时间也大大缩短。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用于数码印刷梯状折标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将传统印刷的贴次管理引入到数码印刷领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数码印刷处理传统折手的贴次管理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数码印刷梯状折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选数码印刷机使用参数及性能确定其最大用纸面积;
根据数码印刷机的最大用纸面积选定适合数码印刷机印刷纸张幅面,结合需印刷每页纸张面积计算每张印刷用纸单面可打印最多页数,据此通过软件技术统筹确定折手方式,编制折标生成应用程序插件;
在排版软件内植入折标生成应用程序插件,形成折标生成模块;
根据折手方式和打印工艺的不同,通过折标生成模块在选定的印刷纸张幅面内添加页码标记和折标标记,将需印制的资料按页码顺序排版,使得印制纸张对折按页码顺序排列后书脊处凸显的折标标记连贯排列;
将经过折标生成模块处理的印刷资料,通过数码印刷机打印输出,并以传统装订工艺进行装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图文天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图文天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55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体式油水分离器
- 下一篇:一种应用于海上油田热采的三相分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