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线压缩机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82606.5 | 申请日: | 2017-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841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宋斌;李衡国;许升;闫赛娜;李孟成;吴远刚;高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5/04 | 分类号: | F04B35/04;F04B39/00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7101 | 代理人: | 周永刚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线 压缩机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尤其涉及一种直线压缩机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制冷设备中使用的压缩机有旋转式和直线式两种,现有技术中的直线压缩机通常包括外壳、定子、线圈、动子、活塞、气缸、后挡板和弹簧等部件组成;其中,动子上设置有磁体,磁体插在定子形成的磁场空间中,定子中置有线圈,活塞的一端连接在动子上,活塞的头部可滑动的设置在气缸的内腔中,外壳上还设置有吸气筒。中国专利号200510118582公开了一种用于往复式压缩机的活塞移动装置,通过设置活塞移动电机调节活塞与动子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调整活塞的行程,以满足不同工况下气缸容积大小的调节需求。但是,由于活塞移动电机以及配套的齿轮结构均根据活塞和动子一通往复移动,加重了运动部件(活塞和动子)的重量,造成压缩机运行时的振动严重,长时间使用相关运动部件的可靠性将下降,容易出现损坏,并且,运动部件重量增大后,也导致压缩机的能耗增加。如何设计一种可靠性高、能量损失小且电机效率高的直线压缩机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直线压缩机及其控制方法,实现提高直线压缩机的可靠性和效率,并降低能耗。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线压缩机,所述直线压缩机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中的定子、活塞、气缸、动子、弹簧和后挡板,所述后挡板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外壳中,所述外壳中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后挡板在所述外壳内移动的驱动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中设置有至少一根导向杆,所述后挡板上设置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杆插在所述导向孔中。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固定在所述外壳中,所述驱动机构的运动部连接所述后挡板。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外壳之间设置有弹性件。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固定在所述定子上,所述驱动机构的运动部连接所述后挡板。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固定在所述后挡板上,所述驱动机构的运动部连接所述外壳或所述定子。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为直线电机;或者,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马达、螺杆和螺母,所述螺杆螺纹连接在所述螺母中,所述螺杆与所述马达的转轴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直线压缩机的控制方法,采用上述直线压缩机,具体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一、上死点检测:直线压缩机通电启动后,当直线压缩机处于上死点状态下,检测直线压缩机的初始功率P0或活塞的初始行程X0;
步骤二、气缸容积调节:当直线压缩机的实时功率Pt< P0时,驱动机构驱动后挡板朝靠近气缸方向移动;当直线压缩机的实时功率Pt>P0时,驱动机构驱动后挡板朝远离气缸方向移动。
本发明还一种直线压缩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上述直线压缩机,具体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一、上死点检测:直线压缩机通电启动后,当直线压缩机处于上死点状态下,检测直线压缩机的活塞的初始行程X0;
步骤二、气缸容积调节:当活塞的实时行程Xt< X0时,驱动机构驱动后挡板朝靠近气缸方向移动;当活塞的实时行程Xt>X0时,驱动机构驱动后挡板朝远离气缸方向移动。
本发明提供的直线压缩机,通过采用驱动机构驱动后挡板在外壳中移动,后挡板的位置改变后,将改变弹簧的压缩量,而在活塞跟随动子移动过程中,由于弹簧的压缩量不同,弹簧施加给动子的力也就不同,从而便可以调节活塞往复移动的行程,实现间接调节气缸的容积,而由于驱动机构仅是驱动后挡板移动,驱动机构不与运动部件连接,从而不会对运动部件的总重量产生影响,减少能量损失,实现提高直线压缩机的可靠性和效率,并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直线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直线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直线压缩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发明直线压缩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26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彩漆造粒装置
- 下一篇:一种炭黑收集造粒系统以及炭黑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