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增益定向辐射介质谐振器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73450.4 | 申请日: | 2017-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988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李高升;赵宁;刘培国;黄纪军;刘继斌;卢中昊;周东明;覃宇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H01Q1/38;H01Q1/50;H01Q19/02 |
代理公司: | 长沙七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4 | 代理人: | 欧颖;吴婷 |
地址: | 410073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益 定向 辐射 介质 谐振器 天线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增益定向辐射介质谐振器天线,包括矩形的金属介质基板(1),金属介质基板上设置有主谐振介质(2)与引向谐振介质(3),主谐振介质(2)沿金属介质基板纵向方向偏离金属介质基板几何中心,主谐振介质(2)与引向谐振介质(3)之间沿金属介质基板纵向方向保持有距离,主谐振介质的内筒中设置有馈电探针(4),金属介质基板两纵向边缘处分别设置有一组金属柱队列(5)。本发明通过引向谐振介质初步引向并提高增益,再通过两组金属柱队列进一步增强天线的方向性能并进一步提高增益,使天线的性能大大提升,主谐振介质柱面上设置金属贴片(6),使天线可在全向工作模式下实现定向辐射,大大扩展了天线的应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线设备,特别的,涉及一种高增益定向辐射介质谐振器天线。
背景技术
现有的介质谐振器天线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全向辐射介质谐振器天线,二是定向辐射介质谐振器天线,定向辐射介质谐振器天线通常是在介质谐振器中,在模式具有单向性或者定向性的辐射模式的基础上,添加寄生结构,实现定向辐射。现有高增益定向介质谐振器天线主要包括有两种结构形式,一种是参考反射面天线,在主辐射结构背后添加起反射作用的金属腔体,结构复杂,体积较大;另一种是通过将天线单元组成阵列,体积较大。另外,随着无线、探测、传输、控制等领域的不断发展,对定向天线的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要尽量结构简单,另一方面要求天线保证良好的方向性、工作带宽不能太窄,且增益要尽量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增益定向辐射介质谐振器天线,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增益定向辐射介质谐振器天线,包括矩形的金属介质基板1,金属介质基板板面上与其中一条边平行的方向即Y轴向为纵向,而与其相邻边平行的方向即X轴向为横向,金属介质基板板面上设置有主谐振介质2与引向谐振介质3,主谐振介质2沿金属介质基板纵向方向偏离金属介质基板几何中心,引向谐振介质3与主谐振介质2沿金属介质基板纵向方向排列,主谐振介质2与引向谐振介质3之间沿金属介质基板纵向方向保持有间隙,所述主谐振介质为筒形结构,主谐振介质的内筒中设置有馈电探针4,金属介质基板两纵向边缘处分别设置有一组沿纵向排列的金属柱队列5,每一组所述金属柱队列5包括若干根间距设置的金属柱51。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介质基板上的金属柱队列沿金属介质基板横向方向与引向谐振介质3和/或主谐振介质2相对。
优选的,所述主谐振介质的中心点离金属介质基板一边在纵向上的距离s1等于22~30mm;
在纵向上,所述金属柱队列中最近一根金属柱的中心点离金属介质基板一边的距离c1等于18~30mm,且c1小于或等于s1;在横向上,所述金属柱队列中金属柱的中心点离金属介质基板近边的距离c2等于1.8~2.1mm。
优选的,所述金属柱的高度h4等于3.8~4.2mm,所述金属柱队列中,相邻两金属柱外圆面之间的间距b等于0.4~1.5mm。
优选的,每一组所述金属柱队列中所包括的金属柱数量为11~26根。
优选的,所述主谐振介质与引向谐振介质均为带内筒的圆筒状结构,所述主谐振介质2的中轴线与引向谐振介质3中轴线之间沿金属介质基板纵向方向的距离s2等于8~15mm。
优选的,主谐振介质与引向谐振介质的材质均为陶瓷,所述金属介质基板的材质为铜。
优选的,所述金属介质基板的长度L为75~85mm,金属介质基板的宽度W为55~65mm,金属介质基板的厚度t为1~1.3mm;
所述引向谐振介质外半径r4等于3.3~3.7mm,引向谐振介质内半径r3等于1.3~1.6mm,引向谐振介质高度h2等于3.3~3.5mm;
所述主谐振介质外半径r2等于4.3~4.7mm,主谐振介质内半径r1等于1~1.6mm,主谐振介质高度h1等于4.3~4.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734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