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有银离子的抗菌面料及抗菌纺织品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73280.X | 申请日: | 2017-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14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金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灵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28 | 分类号: | B32B3/28;B32B27/02;B32B9/00;B32B9/02;B32B9/04;B32B27/36;B32B27/34;B32B27/30;B32B27/12;B32B33/00;D01F1/10;D01F6/54 |
代理公司: | 杭州鼎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77 | 代理人: | 黄勇 |
地址: | 312030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柯桥经***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有 银离子 抗菌 料及 纺织品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含有银离子的抗菌面料,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份混纺而成:银离子抗菌腈纶纤维10‑50%、负离子竹炭纤维10‑20%及常规纤维40‑75%;银离子抗菌腈纶纤维是在腈纶纤维的纺丝阶段加入磷酸锆钠银粉体制成,负离子竹炭纤维是在竹炭纤维生产过程中加入电气石粉末制成,磷酸锆钠银粉体的重量为腈纶纤维重量的5‑10%,电气石粉末的重量为竹炭纤维重量的8‑12%,磷酸锆钠银粉体与电气石粉末的粒径为0.3‑1μm。本发明不仅具有柔软滑爽、悬垂性好、保暖透气性佳等优点,还具有良好、持久的抑菌、除菌、防臭性,可以用于贴身衣物、医用消耗品、卫生用品等领域,对脚臭、脱皮、伤口愈合、妇科病有疗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菌纺织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含有银离子的抗菌面料及抗菌纺织品。
背景技术
为了使纤维制品具有抗菌性能,传统的方法是在纤维制品上添加抗菌剂,这些抗菌剂不仅抗菌效果差,而且与纤维制品的结合力较弱,洗涤几次后抗菌剂基本被去除,使得纤维制品失去了抗菌能力。
银离子具有众所周知的广谱抗菌杀菌的功效,为了解决上述方法导致纤维制品容易丧失抗菌性的问题,现有技术采用化学镀银或者采用纳米银、纳米材料载银表面涂层的技术在纤维表面涂布含银材料,再或者是在纤维成形材料中加入单质银颗粒、纳米银或纳米材料载银粉体进行纺丝制备含有银的抗菌纤维。化学镀银或采用纳米银、纳米材料载银表面涂层的技术存在银被氧化,影响抗菌性能的缺陷以及纳米银易团聚影响抗菌性,需要额外添加分散剂等化学试剂,影响抗菌纤维在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加入单质银颗粒或者纳米材料载银粉体纺丝的方式不仅存在银被氧化、纳米银易团聚的问题,还存在封闭在纤维材料内部的银无法有效发挥抗菌性能的作用。对比之下,离子银具有比单质银及纳米银更好的抗菌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含有银离子的抗菌面料及抗菌纺织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含有银离子的抗菌纤维,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份形成:银离子抗菌腈纶纤维10-50%、负离子竹炭纤维10-20%及常规纤维40-75%;
银离子抗菌腈纶纤维是在腈纶纤维的纺丝阶段加入磷酸锆钠银粉体制成,负离子竹炭纤维是在竹炭纤维生产过程中加入具有负离子释放功能的电气石粉末制成,磷酸锆钠银粉体的重量为腈纶纤维重量的5-10%,电气石粉末的重量为竹炭纤维重量的8-12%,磷酸锆钠银粉体与电气石粉末的粒径为0.3-1μm。
银离子抗菌腈纶能够保持腈纶纤维的服用性能,无机银离子对人体无害,无机银离子在纺丝阶段加入到纤维中,耐洗涤,除菌抗菌效果持久有效。负离子竹炭纤维穿着时受到反复摩擦就能释放自由电子,自由电子与氧分子结合能够形成负氧离子,负氧离子具有净化空气、除菌消臭作用,竹炭纤维可以吸附异味。
本发明提出的含有银离子的抗菌面料洗涤100次,洗涤前后银离子含量的减少率不高于10%,对革兰氏阳性菌(代表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性菌(代表菌为大肠杆菌)和真菌(代表菌为白色念珠菌)具有高达98%以上的抑菌率。
优选的,常规纤维为粘胶纤维、棉、腈纶、莫代尔、天丝、麻、大豆纤维、牛奶纤维、涤纶纤维及锦纶纤维。
进一步优选的,磷酸锆钠银粉体与电气石粉末的粒径为0.5-0.8μm。
磷酸锆钠银粉体与电气石粉末粒径过小易团聚,粒径过大容易影响分布的均匀性,继而影响抑菌、抗菌、除菌、消臭的效果,经过反复试验发现:粒径0.5-0.8μm的磷酸锆钠银粉体与电气石粉末,既不会团聚,也更加容易分散均匀,可以将抗菌面料的抗菌、除臭功效发挥到最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灵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绍兴灵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732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不锈钢塑料复合体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防紫外透气针织面料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