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载无线射频通信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70692.8 | 申请日: | 2017-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88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孙云梅;沈洋;倪新良;陈普;何静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极友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3/12 | 分类号: | H04R3/12;H04B1/3822;B60R16/023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望江西路与***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无线 射频 通信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载系统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车载通信系统,具体是一种车载无线射频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家用轿车的昔及,人们在车内的时间明显增加,车内通话不可避免,为了行车安全,蓝牙免提通话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车载蓝牙系统因此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考虑到用户隐私要求,有时私密通话还是需要的,对于一些经常开车但又偏爱耳机的用户,蓝牙耳机并不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目前市场上的蓝牙手机大部分都不能支持同时连接两个蓝牙免提设备,即手机通过蓝牙免提协议同时连接蓝牙耳机及车载蓝牙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车内电话接听的车载无线射频通信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车载无线射频通信系统,包括车载音响、控制模块、功率检测模块、电源模块、开关按钮、线路选择模块、射频收发模块以及射频耳机;
所述车载音响,通过蓝牙连接用户手机,与用户手机实现音频通信,并将音频数据输出到线路选择模块;
所述功率检测模块,通过电源模块持续供电,用于采集车载音响的工作功率,并发送到控制模块;
所述电源模块,用于给系统各功能模块供电;
所述开关按钮,用户通过开关按钮选择使用射频耳机或扬声器播放音频;
所述控制模块,采用MCU单片机,接收功率检测模块采集的车载音响工作功率,判断车载音响工作状态,当车载音响关闭时,控制电源模块只给功率检测模块供电,当车载音响打开时,控制电源模块给系统所有功能模块供电;同时接收开关按钮的选择信号,控制线路选择模块将音频数据输出到射频耳机或扬声器;
所述线路选择模块,采用电路选择开关,根据控制模块输出的控制信号,将车载音响输出的音频数据发送到扬声器或射频收发模块;
所述射频收发模块,采用CC85XX芯片,对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进行功率放大、信号转换,产生射频信号,并通过射频天线与射频耳机通信,将音频数据传输到射频耳机;
所述射频耳机,接收射频收发模块输出的音频数据并播放,采集并返回用户的语音信息,经车载音响输出到用户手机,实现语音通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车载无线射频通信系统,通过设置扬声器和射频耳机两路音频线路,采用线路选择模块进行线路选择,用户使用射频耳机进行通话的时,通话的语音即转移到耳机上,车内扬声器不再发声,当通话结束后,可使用开关按键使音频恢复从原有扬声器上输出,解决了现有的蓝牙耳机不能和音响互动,尤其是行车时既听音响又用耳机接电话,对行车安全不利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载无线射频通信系统,包括车载音响、控制模块、功率检测模块、电源模块、开关按钮、线路选择模块、射频收发模块以及射频耳机。
车载音响,通过蓝牙连接用户手机,与用户手机实现音频通信,并将音频数据输出到线路选择模块。
功率检测模块,通过电源模块持续供电,用于采集车载音响的工作功率,并发送到控制模块。
电源模块,用于给系统各功能模块供电。
开关按钮,用户通过开关按钮选择使用射频耳机或扬声器播放音频。
控制模块,采用MCU单片机,接收功率检测模块采集的车载音响工作功率,判断车载音响工作状态,当车载音响关闭时,控制电源模块只给功率检测模块供电,当车载音响打开时,控制电源模块给系统所有功能模块供电;同时接收开关按钮的选择信号,控制线路选择模块将音频数据输出到射频耳机或扬声器。
线路选择模块,采用电路选择开关,根据控制模块输出的控制信号,将车载音响输出的音频数据发送到扬声器或射频收发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极友软件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极友软件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706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