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反式七元瓜环的荧光探针、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70649.1 | 申请日: | 2017-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059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肖昕;高中政;张静;白东;陶朱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1/06 | 分类号: | C09K11/06;C07D487/22;C07D213/38;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张梅 |
地址: | 550025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反式 七元瓜环 荧光 探针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反式七元瓜环的荧光探针、制备方法及应用。包括iQ[7]与DASPM合成摩尔比为1:1的自组装络合物,所述的自组装络合物的分子式为C58H61N30O14,结构式为:本发明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识别对苯二甲胺分子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合成和分析化学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反式七元瓜环的荧光探针、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瓜环又名葫芦脲(Cucurbit[n]uril简称Q[n]或CB[n])作为一类新型大环化合物,因其结构貌似南瓜又为环状物而得名,是由苷脲单元通过亚甲基桥联形成的一类新型大环化合物。反式七元瓜环(即iQ[7])存在一个反转的苷脲单元,使得空腔相比较于七元瓜环较小。由于其具有内疏水外亲水空腔及由环绕的羰基氧原子组成的端口,使得瓜环能够通过疏水作用、氢键、离子偶极等非共价键作用键合多种阳离子客体及中性分子形成的超分子自组装结构在分子开关、分子梭、信息存储等方面,以及药物缓释、分子识别等方面都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分子识别最初是被用来在分子研究生物体系中的化学问题而提出的。分子识别通过变换和易位过程产生催化作用,在生物体系中,是理解酶反应、信息传递和不同介质间物种能量转移现象的信息来源,在分析化学领域则是构成分离、检测和定量测定的基础超分子包结物的形成则是建立在分子识别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分子识别基础上的荧光探针技术,通过对特定目标分子、离子的选择性结合,实现识别信息通过相应的荧光信号传导转换为易于检测的光谱信号,从而实现在分子水平上的原位、实时检测,并能提供丰富的光谱信息,在各种离子检测、DNA及蛋白质分子标记、细胞成像、免疫分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并没有关于反式七元瓜环-荧光体超分子体系作为分子探针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反式七元瓜环的荧光探针、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识别对苯二甲胺分子的特点。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包括iQ[7]与DASPM合成摩尔比为1:1的自组装络合物,所述的自组装络合物的分子式为C58H61N30O14,结构式为:
前述的基于反式七元瓜环的荧光探针,按下述步骤制备:将iQ[7]和DASPM加入蒸馏水混合,混合后加热到45-55℃反应,反应完全后降温,制得所述的荧光探针的溶液。
前述的基于反式七元瓜环的荧光探针,按下述步骤制备:将iQ[7]与DASPMI按照摩尔比1:1的比例混合,并加入蒸馏水配置成(1.0-2.0)×10-4mol·L-1的混合溶液,在45-55℃搅拌反应2h,冷却至室温制备得到橙红色溶液,即所述的荧光探针的溶液。
前述的基于反式七元瓜环的荧光探针用于对苯二甲胺分子的识别检测。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用于检测对苯二甲胺的荧光光度定性和定量分析,在水溶液介质条件下,利用荧光发射光谱检测微量对苯二甲胺。上述荧光光度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荧光光谱的激发波长419nm,最大发射波长582nm.荧光光谱特征为探针加入对苯二甲胺后,最大发射波长582nm处的荧光强度明显降低。由此可知本发明具有操作方法简便,灵敏度高、选择性能优越等特点。
为了进一步验证本发明的荧光探针及该荧光探针的有益效果,发明人做了下述实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706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氨氮废水处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黑臭水体处理的撬装式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