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2-丁基-3-(4-羟基苯甲酰基)苯并呋喃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69467.2 | 申请日: | 2017-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468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5 |
发明(设计)人: | 顾彦龙;黄文博;刘昌会;张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307/80 | 分类号: | C07D307/80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许恒恒;李智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丁基 羟基 苯甲酰基 呋喃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2‑丁基‑3‑(4‑羟基苯甲酰基)苯并呋喃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1‑(4‑甲氧基苯基)‑1,3‑庚二酮、丙烯醛二聚物、卤代试剂和酸催化剂在有机溶剂中于25‑100℃搅拌反应1‑8小时,分离得到2‑丁基‑3‑(4‑甲氧基苯甲酰基)苯并呋喃;(2)将2‑丁基‑3‑(4‑甲氧基苯甲酰基)苯并呋喃分散在含有酸催化剂的有机溶剂中于0‑100℃下搅拌反应1‑8小时,得到2‑丁基‑3‑(4‑羟基苯甲酰基)苯并呋喃。本发明通过对关键制备工艺的整体流程、以及各个反应步骤的参数条件等进行优化,与传统2‑丁基‑3‑(4‑羟基苯甲酰基)苯并呋喃合成方法相比,具有路线经济型好、反应选择性高、工业应用价值大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精细化学品制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2-丁基-3-(4-羟基苯甲酰基)苯并呋喃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是以丙烯醛二聚物和1-(4-甲氧基苯基)-1,3-庚二酮为原料制备2-丁基-3-(4-羟基苯甲酰基)苯并呋喃,制备得到的2-丁基-3-(4-羟基苯甲酰基)苯并呋喃尤其可作为胺碘酮中间体应用。
背景技术
胺碘酮又名安碘达隆、安律酮、胺碘达龙、乙胺碘呋酮、乙碘酮,进口制剂商品名“可达龙”,是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以2-丁基-3-(4-羟基苯甲酰基)苯并呋喃为原料,经过碘代和氧烷基化两步反应可合成得到胺碘酮。目前合成2-丁基-3-(4-羟基苯甲酰基)苯并呋喃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步:(1)以水杨醛与α-溴代己酸酯反应合成2-丁基苯并呋喃;(2)以4-甲氧基苯甲酰氯为酰化试剂经过2-丁基苯并呋喃的Friedel-Crafts酰化反应制备2-丁基-3-(4-甲氧基苯甲酰基)苯并呋喃;(3)2-丁基-3-(4-甲氧基苯甲酰基)苯并呋喃脱甲氧基制备2-丁基-3-(4-羟基苯甲酰基)苯并呋喃。但是该方法存在成本高、酰化反应区域选择性不好、操作复杂的缺点。因此,当前工业界迫切需要一种成本不高、操作简单的2-丁基-3-(4-羟基苯甲酰基)苯并呋喃合成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2-丁基-3-(4-羟基苯甲酰基)苯并呋喃的制备方法,其中通过对关键制备工艺的整体流程、以及各个反应步骤的参数条件(包括反应原料的种类与配比,反应温度与时间等)进行改进,与传统2-丁基-3-(4-羟基苯甲酰基)苯并呋喃合成方法相比,具有反应选择性高、成本较低、操作简单、工业应用价值高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2-丁基-3-(4-羟基苯甲酰基)苯并呋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丙烯醛二聚物、1-(4-甲氧基苯基)-1,3-庚二酮、卤代试剂和酸催化剂在有机溶剂中于25-100℃搅拌反应1-8小时,分离得到2-丁基-3-(4-甲氧基苯甲酰基)苯并呋喃;
(2)将所述步骤(1)得到的所述2-丁基-3-(4-甲氧基苯甲酰基)苯并呋喃分散在含有酸催化剂的有机溶剂中于0-100℃下搅拌反应1-8小时,得到2-丁基-3-(4-羟基苯甲酰基)苯并呋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步骤(1)中,所述卤代试剂为液溴、单质碘、N-碘代丁二酰亚胺、N-溴代丁二酰亚胺、N-氯代丁二酰亚胺、1,3-二氯-5,5-二甲基海因、二溴海因、溴氯海因、四溴化碳中的任意一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步骤(1)中,所述酸催化剂为三溴化硼、三氟化硼乙醚、氯化铝、氟化氢、氯化锌、氯化锆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步骤(1)中,所述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乙腈、四氢呋喃、乙醇、甲苯中的任意一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步骤(2)中,所述酸催化剂是三溴化硼、三氟化硼乙醚、氯化铝、氟化氢、硫酸、对甲苯磺酸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94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