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水下管道及设备的防腐蚀结构及操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68765.X | 申请日: | 2017-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85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卢继华;周麟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L58/10 | 分类号: | F16L58/10;C09D177/02;C09D163/00;C09D183/04;C09D7/12;C09D5/46;C09D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水下 管道 设备 腐蚀 结构 操作方法 | ||
1.一种用于水下管道及设备的防腐蚀结构及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一种用于水下管道及设备的防腐蚀结构及操作方法包括一种用于水下管道及设备的防腐蚀结构和一种用于水下管道及设备的防腐蚀操作方法;其中,一种用于水下管道及设备的防腐蚀结构,简称本结构,包含管道、零件、设备、零件及设备涂料以及管道涂料,其中管道涂料又包括管道内表面涂料和管道外表面涂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下管道及设备的防腐蚀结构及操作方法,其特征还在于:一种用于水下管道及设备的防腐蚀结构,即本结构的连接方式为:零件与设备相连,管道与设备及零件相连;零件外表面涂有零件及设备涂料,设备外表面涂有零件及设备涂料,零件及设备涂料为本结构的第一层保护;管道内表面涂有管道内表面涂料,管道内表面涂料为本结构的第二层保护;管道外表面涂有管道外表面涂料,管道外表面涂料为本结构的第三层保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下管道及设备的防腐蚀结构及操作方法,其特征还在于:一种用于水下管道及设备的防腐蚀结构中的零件及设备涂料以尼龙11及尼龙12为主,以环氧树脂以及抗氧化剂为辅的细粒涂料;零件及设备涂料的粒度为200到1000目,采用涂附为主的方法将粉末涂敷于零件及设备表面;管道内涂料及管道外涂料以长碳链尼龙树脂为主,以改性有机硅树脂、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复合纳米矿物粉、抗磨剂、云母粉、石棉粉、润滑剂以及颜料为辅的耐高温及低吸水性涂料;管道内涂料及管道外涂料的粒度为150到550目,采用高压静电喷涂、火焰喷涂以及流床涂附为主的方法将粉末涂敷于管道内表面及管道外表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下管道及设备的防腐蚀结构及操作方法,其特征还在于:一种用于水下管道及设备的防腐蚀操作方法,简称本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将零件及设备涂料均匀涂于零件和设备的外表面;
步骤2)针对不同应用环境,对经过步骤1)涂好的零件及设备进行防水及抗氧化为主的测试,得出测试结论1;
步骤3)基于步骤2)的测试结论1,进一步调整零件及设备涂料的配比与喷涂方式,生成新配比的零件及设备涂料;
步骤4)采用新配比的零件及设备涂料对零件和设备的外表面进行二次补充喷涂,完成第一层保护;
步骤5)采用管道内表面涂料对管道内表面进行喷涂;
步骤6)针对不同应用环境,对经过步骤5)涂好的管道内表面进行防潮湿以及防腐蚀为主的测试,得出测试结论2;
步骤7)基于步骤6)的测试结论2,进一步调整管道内表面涂料的配比与喷涂方式,生成新配比的管道内表面涂料;
步骤8)采用新配比的管道内表面涂料对管道内表面进行二次补充喷涂,完成第二层保护;
步骤9)采用管道外表面涂料对管道外表面进行喷涂;
步骤10)针对不同应用环境,对经过步骤9)涂好的管道外表面进行防水、防磨以及防腐蚀为主的测试,得出测试结论3;
步骤11)基于步骤10)的测试结论3,进一步调整管道外表面涂料的配比与喷涂方式,生成新配比的管道外表面涂料;
步骤12)采用新配比的管道外表面涂料对管道外表面进行二次补充喷涂,完成第三层保护;
至此,从步骤1)到步骤12)的第一层保护和第三层保护,完成了一种用于水下管道及设备的防腐蚀操作方法。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水下管道及设备的防腐蚀结构及操作方法,其特征还在于:
一种用于水下管道及设备的防腐蚀操作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灵活,不拘泥于前述发明内容中的具体步骤:即:可以先喷涂管道外表面及管道内表面,再涂零件及设备涂料于零件和设备外表面;或者先喷涂管道内表面,接着涂零件及设备涂料于零件和设备外表面,再喷涂管道外表面。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水下管道及设备的防腐蚀结构及操作方法,其特征还在于:
一种用于水下管道及设备的防腐蚀操作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经过各种实验得出最佳的管道内表面及管道外表面涂料组成、配比及喷涂方式后,可以去掉二次补充喷涂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876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城市自来水管道内环境探测的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青菜自动采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