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高精度成像的微观剩余油定量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68433.1 | 申请日: | 2017-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530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张琦;王鑫;姚军;杨永飞;周忠海;杨丰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3/046 | 分类号: | G01N23/046;E21B49/00 |
代理公司: | 青岛华慧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47 | 代理人: | 沙莎;袁红红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高精度 成像 微观 剩余 定量 评价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微观剩余油定量表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高精度成像的微观剩余油定量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用高精度扫描设备扫描岩心,获取并分析包含岩心结构信息的三维数字图像数据体;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并开展微观驱替实验;获取不同驱替状态下流体分布数据;获得剩余油三维分布数据体;获得剩余油参数;定量评价微观剩余油分布规律。本发明可定性观测岩心孔隙结构和流体分布变化、定量评价岩心中的微观剩余油分布变化,分析不同开采方式、不同开采阶段下微观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因地制宜提高采收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观剩余油定量表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高精度成像的微观剩余油定量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油田开发的最终目的就是如何从地层孔隙中尽可能多的采出原油,在国内的老油田大部分进入中后期油田开发的情况下,研究油气储层岩石孔隙中的剩余油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分布规律有助于我们了解油藏目前的开发情况。因此,从微观、小尺度微纳级别研究剩余油的分布,开展基于微观驱替实验的微观剩余油定量评价,深入到孔隙空间内部展开分析,了解和掌握剩余油的微观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进而建立宏观与微观的关系,为后期提高采收率的措施找到理论上的依据。
在微观层面上,储层岩石孔隙空间结构的区别是带来剩余油的分布状态巨变的主要原因。与常规的仿真模型和二维视图研究方法不同,目前,借助高精度成像设备以及图像处理技术,真实三维再现每一类岩心中,每一种驱替方式对其中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并开展基于拓扑结构的定量评价,是为孔隙尺度上的提高采收率(EOR)方法研究提供实验基础的重要手段。
吼道:连接各个孔隙空间之间的狭窄部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基于高精度成像的微观剩余油定量评价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用高精度成像设备获取样品的三维数字图像;
S2:设计微观驱替实验,获取不同驱替状态下流体分布数据;
S21:根据需求设计驱替实验,通过不同的实验条件模拟不同的驱替方式。
S22:利用碘化试剂标定驱替液相或者剩余油,;基于扫描设备,开展微观驱替实验,在相应的观测点,扫描获取岩心三维流体分布数据。
S3:定量分析剩余油三维分布数据体;
S31:获得剩余油三维数据体,将S2的岩心三维流体分布数据进行数据二值化,分离目标区域对应的所有剩余油点,标记为目标点,并赋值1,其余背景区域(驱替相、骨架等)标记为背景点或噪声点,赋值0,得到只包含0,1的二值数据体;
S32:获得欧式距离图,利用三维空间欧式距离变换方法,对步骤S51的二值数据体进行三维距离测度处理,每一个目标体素点都将被赋值为该点与最近的边界处的距离,边界点则被赋值为0,得到数据体的欧氏距离图,
S33:基于S32中得到的欧氏距离图确定扫描顺序,利用基于三维空间邻居关系的标签方法,按顺序扫描识别,依次以不同数字标定剩余油数字图像中相互连通的剩余油簇,刻画此分辨率下的剩余油簇三维分布;
S34:基于S33中得到的剩余油簇三维体积分布,定义剩余油簇微观赋存形态,以剩余油簇体积与欧拉数作为判定标准,统计此分辨率下的剩余油赋存形态变化;
S35:分割孔隙空间,基于S32的欧氏距离图,利用分水岭算法,计算距离图像中的“盆地”或是“山峰”,将各个孔隙空间区别开,计算每个孔隙空间及吼道空间的最大内切球半径获得孔隙半径和吼道半径,以及剩余油在每个孔隙空间中的赋存体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未经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84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