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底部成品模块、分片组装式集装箱及其运输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66688.4 | 申请日: | 2017-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25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何思东;陈祥社;焦悦秦;伍素文;赵小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集集团集装箱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90/00 | 分类号: | B65D90/00;B65D90/02;B65D88/1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隆天联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32 | 代理人: | 刘抗美;阙龙燕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品模块 分片组装式 底侧梁 木地板 集装箱 底架 焊接 上翼面 运输 长度方向延伸 安全距离 两侧设置 侧板 前部 损害 平行 铺设 | ||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底部成品模块、分片组装式集装箱及其运输方法,该底部成品模块用于分片组装式集装箱,包括:底架,所述底架的两侧设置有两相互平行且沿所述底架长度方向延伸的底侧梁;木地板,铺设在所述底架上;所述底侧梁的上翼面与木地板之间间隔预定的距离,使得在所述底侧梁的上翼面进行焊接时,焊接产生的热量不会损害木地板。该分片组装式集装箱包括上述的底部成品模块、侧部成品模块、门成品模块、顶部成品模块以及前部成品模块。该分片组装式集装箱的运输方法用于运输上述分片组装式集装箱的各个成品模块。本发明的底部成品模块通过增加底侧梁的高度,使底侧梁上翼面与木地板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在焊接底侧梁与侧部成品模块的侧板时,焊接产生的热量不会损害木地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装箱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底部成品模块、分片组装式集装箱及其运输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绝大部分的集装箱都是在中国制造,但还是有些地方(如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并没有大规模制造集装箱的能力,但集装箱的需求量比较大,需要将空箱运输到当地,因箱体的体积大且箱体内的空置空间无法利用,导致运载效率低,交箱成本高。针对空箱运输模式的缺陷,逐渐有人提出分片组装式集装箱的概念,分片组装式集装箱的制造模式是:在制造地完成集装箱的底部成品模块、两个侧部成品模块、两个门成品模块、顶部成品模块以及前部成品模块等各个成品模块的制造,完成制造后,将成品模块堆叠打包运输到总装地,在总装地,通过焊接的方式将各个成品模块组装成一个完整的箱体。
为方便异地集装箱的总装,需要将木地板预装在底部成品模块上。如图1所示,目前分片组装式集装箱的底侧梁101上翼缘的高度基本与木地板102上表面平齐,因此,在对侧部成品模块的侧板103与底侧梁101进行波纹焊时,造成焊接区域与木地板102的距离太近,容易烧蚀到木地板102,造成木地板的损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传统技术中存在的分片组装式集装箱在组装时,侧板与底侧梁之间的焊接区域与木地板的距离太近,容易造成木地板的损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底部成品模块。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具有该底部成品模块的分片组装式集装箱。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具有该底部成品模块的分片组装式集装箱的运输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底部成品模块,用于分片组装式集装箱,包括:
底架,所述底架的两侧设置有两相互平行且沿所述底架长度方向延伸的底侧梁;
木地板,铺设在所述底架上;
所述底侧梁的上翼面与木地板之间间隔预定的距离,使得在所述底侧梁的上翼面进行焊接时,焊接产生的热量不会损害木地板。
可选的,所述底侧梁的上翼面与木地板之间间隔预定的距离大于等于40mm
可选的,所述底侧梁包括上翼板、下翼板和连接所述上翼板和所述下翼板的腹板,所述上翼板和所述下翼板分别从所述腹板的上端和下端向同一方向折弯形成,所述底侧梁的上翼面为所述上翼板的上表面。
可选的,所述腹板包括第一腹板、第二腹板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的中间板,所述第一腹板连接所述下翼板,所述第二腹板连接所述上翼板,所述中间板的折弯方向与所述上翼板、所述下翼板的折弯方向相同,所述木地板的一端放置在所述中间板上。
可选的,所述底部成品模块用于组装的分片组装式集装箱为40英尺普通箱时,所述上翼板与所述下翼板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157mm。
可选的,所述底部成品模块用于组装的分片组装式集装箱为40英尺高箱时,所述上翼板与所述下翼板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159mm。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分片组装式集装箱,包括侧部成品模块、门成品模块、顶部成品模块以及前部成品模块,还包括上述所述的底部成品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集集团集装箱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集集团集装箱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66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热冷却装置
- 下一篇:分片组装式集装箱及其制造组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