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氧化着色铝合金型材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66392.2 | 申请日: | 2017-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49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谢可明;马港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金鹏铝材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1/22 | 分类号: | C25D11/22;C25D11/16;C25D1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铝合金型材 氧化着色 放入 脱脂 碱蚀 酸蚀 铝合金型材表面 倾斜度 预处理 机械预处理 潮湿大气 电解着色 氧化薄膜 封孔槽 脱脂槽 氧化液 着色槽 封孔 着色 通电 中和 腐蚀 生产 检验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氧化着色铝合金型材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1、准备好检验合格的铝合金型材进行机械预处理;A2、将进行预处理后的型材缓慢放入脱脂槽中进行脱脂;A3、将脱脂后的型材进行酸蚀和/或碱蚀,然后将进行酸蚀和/或碱蚀后的型材进行中和;A4、将型材在氧化液中通电氧化;A5、将氧化好的铝合金型材放入着色槽进行电解着色;A6、将着色好的铝合金型材以25°以上的倾斜度放入封孔槽中封孔。未经处理的铝合金型材外观单一,并且在潮湿大气中容易腐蚀,经过铝合金型材氧化着色处理后,在铝合金型材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氧化薄膜,并可染成需要的颜色,使处理后的铝合金型材经久耐用、赏心悦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铝合金型材表面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氧化着色铝合金型材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铝合金型材是当今门窗和幕墙主要的结构材料,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未经表面处理的铝合金型材外观单一,并且在潮湿大气中容易腐蚀,很难满足建筑材料高装饰性和强耐侯的要求。我国的电解着色技术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一直以来都是镍盐、锡盐电解着色工艺,由于颜色单一、着色液的稳定性和分散性差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氧化着色铝合金型材的生产方法,该方法处理过的铝合金型材的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氧化薄膜,并可染成指定的颜色,使铝合金型材的装饰性和强耐侯大幅加强。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氧化着色铝合金型材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准备好检验合格的铝合金型材进行机械预处理,所述机械预处理过程包括:机械喷砂和机械抛光;
A2、将进行预处理后的型材缓慢放入脱脂槽中进行脱脂,脱脂后进行两级水洗;
A3、将脱脂后的型材进行酸蚀和/或碱蚀,然后将进行酸蚀和/或碱蚀后的型材进行中和,在进行酸蚀、碱蚀和中和过程之后,均需要进行两级水洗;
A4、氧化,将型材在氧化液中静浸20秒钟后,接通电源,电压为12-17v,通电时间根据型材面积决定,具体的,通电时间=膜厚/系数×电流密度,电流=总面积×电流密度,其中电流密度为1.1-1.3ka/dm2,系数为0.38;
A5、将氧化好的铝合金型材放入着色槽进行电解着色,着色时间为1μm/1.5min,着色后的铝合金型材必须立即提出进行三级水洗;
A6、将着色好的铝合金型材以25°以上的倾斜度放入封孔槽中,封孔指定时间后控液30秒,经水洗后吹干包装。
优选地,所述的脱脂槽温度为室温,H2SO4浓度为160±10g/l。
优选地,所述的酸蚀槽中:温度:45±30C、HF:9±1g/l、酸蚀剂:20±5g/l、PH值:2.9±0.1;步骤A3所述的碱蚀槽中:温度:42.5±2.5℃、游离NAOH:5±5g/l、AL离子:40g/l、碱蚀剂:20±5g/l;所述中和槽温度为室温,H2SO4浓度为160±10g/l。
优选地,所述的氧化槽中:温度:19±10C、H2SO4:160±5g/l、AL3+≤12±1g/l。
优选地,所述的着色槽中:双盐硫酸亚锡:10±1g/l、着色剂:10±1g/l、硫酸镍:19±1g/l、游离硫酸:19±1g/l、电压:17-18V、温度:21±0.5℃、PH值:0.8-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本发明提供一种氧化着色铝合金型材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准备好检验合格的铝合金型材进行机械预处理,所述机械预处理过程包括:机械喷砂和机械抛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金鹏铝材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金鹏铝材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63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