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传感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65666.6 | 申请日: | 2017-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454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吕艺全;张志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G06F3/0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祁建国;梁挥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感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感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面板、封装层、传感电路层以及盖体。显示面板具有一显示区。封装层包覆显示面板,封装层的最小厚度介于1微米至10微米之间。传感电路层配置于封装层上,传感电路层的布局面积与显示区的面积比值介于3%至15%之间。盖体覆盖封装层以及传感电路层,且盖体的厚度介于10微米至120微米之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感显示领域,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传感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光电技术与半导体制造技术的成熟带动了显示面板(Display Panel)技术的发展,而常见的显示面板包括液晶显示面板、有机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等已经相继地被使用者(用户)所接受。现今的显示装置仍持续地朝向轻薄、窄边框、高显示质量、多功能等方向发展,除了上述的发展趋势之外,具备强大传感功能的显示面板更为使用者带来了极佳的使用与操作便利性。现阶段,传感技术依照其传感方式的不同而大致上区分为电阻式传感技术、电容式传感技术、光学式传感技术、声波式传感技术以及电磁式传感技术等。以电容式传感技术为例,其具有反应时间快、可靠度高以及耐用度高等优点,可广泛地搭配在显示面板上。
随着传感显示装置的厚度不断地被要求缩减,传感电路层与显示像素之间的距离也随之缩短,传感电路层与显示像素之间距离的缩短会影响传感电路层的操作灵敏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感显示装置。
具体地说,本发明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传感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传感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
封装层,包覆所述显示面板,所述封装层的最小厚度介于1微米至10微米之间;
传感电路层,配置于所述封装层上,所述传感电路层的布局面积与所述显示区的面积比值介于3%至15%之间;以及
盖体,覆盖所述封装层以及所述传感电路层,所述盖体的厚度介于10微米至120微米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的传感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以及显示介质,所述显示介质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且所述第二电极层位于所述显示介质与所述封装层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的传感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有机电激发光型态的显示面板,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有源元件阵列,所述有源元件阵列包括多个阵列排列的阳极图案,而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共享阴极层,且所述显示介质包括有机电激发光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的传感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封装层包括至少一介电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的传感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分布于所述显示区内的多个像素,所述传感电路层与所述像素不重叠。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的传感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盖体具有传感表面,所述传感电路层与所述盖体的所述传感表面之间的距离介于10微米至120微米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一种传感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传感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且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一导体层;
封装层,包覆所述显示面板;以及
传感电路层,配置于所述封装层上,所述传感电路层的布局面积与所述显示区的面积比值介于3%至15%之间,且所述导体层与所述传感电路层之间的距离介于1微米至10微米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的传感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传感电路层包括彼此相互电性绝缘的多个第一传感电极以及多个第二传感电极,且所述第一传感电极或所述第二传感电极与所述导体层之间的距离介于1微米至10微米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56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