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连续注射的无针注射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164892.2 | 申请日: | 2017-03-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024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 发明(设计)人: | 王才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才丰 |
| 主分类号: | A61M5/303 | 分类号: | A61M5/303;A61M5/31 |
| 代理公司: | 11640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商金婷 |
| 地址: | 252037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注射 注射器 及其 操作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公开了一种可连续注射的无针注射器,其由用于实施注射的终端注射组件、用于为终端注射组件提供动力的撞锤组件、能够驱使撞锤组件往复达到上膛状态而后进行激发的循环拖拽组件、驱动循环拖拽组件单向循环运行的扳机组件、由撞锤组件驱动而可对体表产生吸附作用的负压吸附组件以及为上述部件提供支撑及运行空间的枪体构成。在临床使用中,借助负压吸附组件可确保终端注射组件前端与注射部位保持合适的配合关系,提高了每次微量注射的成功有效性,实现了对整个注射过程中注射点的数量控制,且显著提高了注射部位处组织对药液的接受能力及渗透能力,大大改善了无针注射器在大剂量药物临床注射中的应用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可快捷连续注射而实现药物大剂量注射的无针注射器。
背景技术
无针注射,是一种无需针头穿刺而达到药物注射目的新型注射技术,其具有可减少药物注射的痛感和恐惧感,降低细菌感染风险,避免针头划伤及折断等事故的发生,药物吸收快,长期使用皮下不起硬结以及注射效率高等诸多优点,进而在未来临床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传统的无针注射器每次注射之前的预前操作较为繁琐,费时费力,无法快捷的进行连续性注射,而使得注射剂量成为现有无针注射器的短板,通常只能用于胰岛素等药物的小剂量临床注射,而无法用于剂量稍大的抗生素、干扰素等药物的临床注射,此原因阻碍了无针注射器在临床注射领域的大范围应用。
申请号为2016109677793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无针注射器,其由枪体、撞锤组件、循环拖拽组件、扳机组件及终端注射组件构成,通过扳机组件可驱动循环拖拽组件单向循环运行,而循环拖拽组件循环运行过程中可驱使撞锤组件快捷的逐次往复的完成“上膛”与“激发”动作,而使终端注射组件在短时间内实现多次微量注射,通过多次微量注射的累加即实现了药物的大剂量注射,其克服了以往传统产品的不足,拓展了无针注射器在临床药物注射领域的应用范围,进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申请号为2016109677793的发明专利公开的无针注射器中,其是通过药物的多次微量注射累加而实现药物的大剂量注射,故其较传统无针注射器在操作要求上具有一定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整个注射过程中,务必保证每次微量注射是有效成功的,不然最终药物的注射剂量是无法明确的,无法精确实现预设剂量的药物注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药物浪费;多次微量注射的注射点数量应以少为佳,由此来降低外界细菌随药液进入人体的风险,提高无针注射的无菌性和安全性;在注射过程中,应最大限度的改善注射部位处组织的松弛度,以提高注射部位处组织对药物的接受能力及渗透能力,提高药物无针注射的临床效果。但就上述无针注射器所采用的目前结构而言,其在临床操作过程中,前述的技术要求是难以全面实现,甚至存在矛盾的。比如:①欲要保证每次微量注射是有效成功的,需保证每次微量注射时终端注射组件前端与体表是趋于垂直紧密接触的,但由于该无针注射器的注射动作是通过扣动扳机的动作来激发的,在扣动扳机时无针注射器不免发生摆动,使得终端注射组件前端与体表的接触状态难以保证,即实现每次微量注射有效成功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是具有较高操作要求的;②理论上多次微量注射的注射点数量以少为佳,但该无针注射器的上膛动作及激发动作均是通过扣动扳机的动作来实现的,在上膛及激发过程中难以保证终端注射组件前端与体表相对位置始终保持恒定,加之扣动扳机时无针注射器不免发生摆动,使多次微量注射的注射点重叠是很难实现的,甚至在实际临床操作中,往往每次微量注射的注射点都不相同,增加了外界细菌随药液进入体内的途径;③改善注射部位处组织的松弛度可提高无针注射效果,但该无针注射器及其他以往产品在临床操作中,如图1所示,终端注射组件2必须对体表施加较大的压力方能保证终端注射组件2的前端与体表的紧密接触,使得注射部位下受压而形成一组织密度显著增大的密实区域1,由于该密实区域1的存在,使得注射部位处组织对药液的接受能力及渗透能力显著降低;与此同时,每次微量注射时终端注射组件2前端与注射部位的严密接触、多次微量注射中终端注射组件2前端与注射部位相对位置的恒定保持,这两点技术要求均可通过增加终端注射组件2前端对注射部位的抵持压力来改善,显然与改善注射部位处组织的松弛度的技术要求不可同时实现,而是具有矛盾的。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才丰,未经王才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48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压钻床的分段进刀装置
- 下一篇:气门摇臂钻孔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