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铸结晶器摩擦磨损模拟实验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64124.7 | 申请日: | 2017-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185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发明(设计)人: | 刘长鑫;张一帆;肖雨晨;李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56 | 分类号: | G01N3/56 |
代理公司: | 秦皇岛市维信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3102 | 代理人: | 鄂长林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晶器 摩擦 磨损 模拟 实验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连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铸结晶器摩擦磨损模拟试验机。
背景技术
在冶金连铸技术领域,结晶器是连铸机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被称之为连铸设备的“心脏”,是保障连铸机稳定运行、高效生产的基础。性能优异的结晶器能够提高铸坯质量和生产效率、防止裂纹和漏钢等缺陷,其中,摩擦磨损性能是决定结晶器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改善连铸结晶器的摩擦磨损性能一直是连铸技术的研究重点。结晶器表面镀层是较常用的一种提高结晶器摩擦磨损性能的方法,然而,目前缺乏合理评价连铸结晶器镀层摩擦磨损性能的实验设备,这是因为连铸过程中结晶器的实际工况复杂且极为恶劣,结晶器内壁不仅承受着来自钢坯的压力和摩擦力,还受到高温及保护渣的影响。常规的摩擦磨损试验机难以模拟结晶器的实际工况,因此无法合理评价连铸结晶器的摩擦磨损性能,严重制约着结晶器镀层工艺的优化及其在连铸技术中的实际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连铸结晶器摩擦磨损模拟试验机,该试验机可以评价连铸结晶器在实际工况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并预测其使用寿命,从而为连铸结晶器表面镀层工艺选择、结晶器表面失效分析提供依据。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铸结晶器摩擦磨损模拟实验机,其驱动盘上的位置调节块通过销轴与滚动轴承固连,滚动轴承安装在连杆一端的滑槽内,连杆的另一端通过铰链与连铸结晶器试样连接,连铸结晶器试样与往复滑块由销固联,直线导轨通过螺栓固定在机架上。试验箱外侧的上部安装冷却箱,其下部安装加热箱,所述加热箱和冷却箱外侧分别安装两个固定在机架上的横向限位板,温度传感器Ⅰ与钢坯的上表面接触,并通过导线与数显温控仪Ⅰ、冷却箱相连,温度传感器Ⅱ与冷却箱和加热箱之间试验箱的外壁接触,并通过导线与数显温控仪Ⅱ、加热箱相连。所述液压加载系统安装在试验箱底部,且传力杆位于试验箱底部的中心。真空系统为连铸结晶器摩擦磨损实验机提供真空环境。
所述驱动盘上加工沿径向的滑槽,滑槽内安装位置调节块,位置调节块可沿滑槽滑动,通过螺栓及垫片对位置调节块的位置进行调节和锁紧。
所述连杆上加工沿连杆方向的滑槽,滑槽内安装滑块,滑块上固连滚动轴承,滚动轴承通过销轴与位置调节块铰接,滑块的位置可通过螺栓及垫片进行调节和锁紧。
所述连铸结晶器试样加工冷却水道及散热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由于通过加热箱和冷却箱对钢水的不同部位进行温度控制,从而模拟了钢坯心部钢水、外部坯壳的特殊结构。结合驱动系统、曲柄滑块机构、液压加载系统及真空系统,本试验机可以模拟实际工况下连铸结晶器的摩擦磨损,为合理评价连铸结晶器及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结晶器材料表面失效分析和寿命预测提供了实验设备。同时,本试验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连铸结晶器摩擦磨损模拟试验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位置调节块2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1-驱动盘,2-位置调节块,3-连杆,4-往复滑块,5-试连铸结晶器试样,6-直线导轨,7-温度传感器Ⅰ,8-数显式温控仪Ⅰ,9-温度传感器Ⅱ,10-数显式温控仪Ⅱ,11-试验箱,12-真空系统,13-加热箱,14-冷却箱,15-限位板,16-液压加载系统,17-滑块,18-滚动轴承,19-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公开的连铸结晶器摩擦磨损模拟试验机。
驱动盘1、连杆3与连铸结晶器试样5组成曲柄滑块机构,所述曲柄滑块机构的行程可由位置调节块2及滑块17进行调节。其中,驱动盘1上的位置调节块2通过销轴19与滚动轴承18固连,滚动轴承18安装在连杆3一端的滑槽内,连杆3的另一端通过铰链与连铸结晶器试样5连接,连铸结晶器试样5与往复滑块4通过销固连,可随往复滑块4在直线导轨6上作往复运动。
温度控制系统由温度传感器Ⅰ7、数显式温控仪Ⅰ8、温度传感器Ⅱ9、数显式温控仪Ⅱ10、试验箱11、加热箱13和冷却箱14组成。试验箱11外侧的上部安装冷却箱14其下部安装加热箱13,所述加热箱13和冷却箱14外侧分别安装两个固定在机架上的横向限位板15,温度传感器Ⅰ7与钢坯的上表面接触,并通过导线与数显温控仪Ⅰ8、冷却箱14相连,温度传感器Ⅱ9与冷却箱14和加热箱13之间试验箱11的外壁接触,并通过导线与数显温控仪Ⅱ10、加热箱13相连,实现加热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41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