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茶叶醇溶蛋白的提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61547.3 | 申请日: | 2017-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220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斌;任中阳;陈忠正;林晓蓉;张媛媛;赵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4/415 | 分类号: | C07K14/415;C07K1/30;C07K1/1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叶 蛋白 提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的综合开发利用领域,主要涉及一种茶叶醇溶蛋白的提取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茶叶生产加工大国,茶园面积和产量逐年增长,出现茶资源供过于求的趋势。中国茶产业消费报告指出,2015年中国茶园面积为287.75亿m2,占世界茶园总面积的78.57%;茶叶产量227.8万吨,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43.11%,茶叶消费量没有相应的增长,而大量茶叶功能性提取物产业和茶饮料产业迅速发展,年产大量茶渣。同时,还有大量的未被采摘的鲜叶以及夏秋茶低档茶。这些茶渣、茶鲜叶和夏秋低档茶资源量大,但未有效地开发利用途径,造成茶叶资源浪费。故如何合理利用大量茶渣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多途径、全方位综合利用茶叶资源符合国家茶产业发展战略。
目前茶渣大部分作为肥料处理。在茶渣中含有大量的未被利用的蛋白。茶叶中蛋白质含量约15%~30%(以干重计算),比小麦、大米和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蛋白质含量高。其中约82%为谷蛋白,14%为醇溶蛋白,3%为白蛋白和约1%为球蛋白。其中,谷蛋白溶于稀酸或稀碱,白蛋白溶于水,球蛋白溶于盐类。可见,茶叶中大部分蛋白质不溶于水,残留在茶渣中,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目前,对于茶叶蛋白质的研究开发相对较少,更未见对茶叶醇溶蛋白相关研究。现有的关于茶叶蛋白质的专利主要有:解新安等人申请号为201610212197.4的“一种微波辅助提取茶渣蛋白的工艺方法”的发明专利,主要用微波辅助提高茶渣蛋白提取效率;潘顺顺等人申请号为201610313547.6的“一种绿茶茶渣中蛋白的提取方法”的发明专利,主要利用酶解破壁,碱溶酸沉得到茶蛋白;张士康等人申请号为201110225665.9的“一种茶叶蛋白产品的提取方法”的发明专利,主要利用超声辅助碱提茶叶蛋白;王洪新等人申请号为201010236137.9的“一种从茶叶制备茶叶蛋白乳化剂的方法”的发明专利,主要利用茶渣经过果胶酶+纤维素酶复合酶法辅助热水提取出茶叶蛋白质。针对这些研究主要是对碱提茶叶蛋白的研究。还未见有关茶叶醇溶蛋白相关研究。
醇溶蛋白是一种植物种子的储存蛋白,不溶于水,可溶于50%~90%乙醇溶液中。醇溶蛋白可以作为一种食品保鲜膜,为生物可降解材料,在人体内分解不会产生有害物质,生物相容性良好,醇溶蛋白制备的载药系统具有优良的缓释效果和一定的肝靶向效应。此外,醇溶蛋白还具有一定的美容护肤作用。在茶叶中醇溶蛋白也是主要蛋白之一,对茶叶中醇溶蛋白的开发有利于茶叶资源的综合利用。
经查新,国内外尚未见到茶叶醇溶蛋白提取方法的研究报道或专利公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茶鲜叶、低档茶、茶渣等综合利用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茶叶醇溶蛋白的提取方法,该方法提取茶叶中醇溶蛋白的方法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
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茶叶醇溶蛋白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S1.原料预处理:茶鲜叶先微波干燥杀青,再烘干,将干燥的茶鲜叶、茶叶或茶渣作为原料进行清洗除杂脱酚,干燥后粉碎备用;
S2.茶蛋白浸提:采用醇提制得茶叶蛋白质提取液;
S3.对茶叶蛋白质提取液进行脱色;
S4.对茶叶蛋白质提取液进行旋蒸浓缩处理;
S5.从步骤S4获得的浓缩液中沉淀出茶蛋白;
S6.将S5中沉淀出的茶蛋白经干燥,即得茶叶醇溶蛋白。
作为优选,步骤S1中原料经沸水浴洗涤,料液比为1:20~1:40(W/V),去除原料中的灰尘和残留的酚类物质,沥干后干燥。
作为优选,步骤S2中所述浸提具体过程为:向原料中加入5~30倍重量的60~85%(V/V)醇溶液在30~80℃下搅拌浸提1~6h。
作为优选,所述醇溶液为乙醇溶液或异丙醇或叔丁醇。
作为优选,步骤S1中原料粉碎后,过60~100目筛,室温储藏备用。
作为优选,步骤S3所述脱色具体操作为:向蛋白质提取液中缓慢加入3~5%的体积比浓度为30%的双氧水溶液,在20~30℃下搅拌混合反应30~120min。
作为优选,步骤S4中所述浓缩过程为采用真空浓缩,温度控制在40~60℃,浓缩至原体积的15~40%。
作为优选,步骤S5中所述沉淀过程为静置1h得蛋白质沉淀。
作为优选,步骤S6所述干燥采取喷雾干燥或真空冷冻干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15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反复加注墨水的抗腐蚀供墨盒
- 下一篇:一种利拉鲁肽的固相合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