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反光膜生产装置及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60114.6 | 申请日: | 2017-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38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思豹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特森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7/06 | 分类号: | B32B37/06;B32B37/08;B32B37/10;B32B37/12;B32B41/00;B32B17/06 |
代理公司: | 32107 镇江京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夏哲华 |
地址: | 212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光 生产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光膜生产装置及生产方法。它包括胶水箱,胶水箱内设置涂抹辊,涂抹辊上方设置从动辊,从动辊的上方设置上压辊,胶水箱和挤压辊之间设置玻璃微珠出料装置,第一基材下方设置光探头,第一基材上方设置光传感器以及补料装置,挤压辊的前上方设置第二基材放料装置,挤压辊的后方依次设置加热室和冷却室,加热室和冷却室之间设置履平辊。采用上述结构和方法后,通过从动辊和下压辊实现胶水均匀涂抹,提高了粘结度,通过补料装置实现补料,光感应装置的设计使得补料均匀性好,提高了反光性能,利用加热后带材的软化特性使两层带材紧密贴合,大大提高了平整度和贴合度,最终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使加工出的产品可靠性也充分得到了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光膜生产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反光膜生产装置及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反光膜,是一种已制成薄膜可直接应用的逆反射材料。利用玻璃珠技术,微棱镜技术、合成树脂技术,薄膜技术和涂敷技术和微复制技术制成。通常有白色、黄色、红色、绿色、蓝色、棕色、橙色、荧光黄色、荧光橙色、荧光黄绿色,国外还有荧光红色和荧光粉色。特别是对于玻璃微珠的反光膜的制作来说,现有技术日益成熟,制作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现有的制作方法普遍存在胶水涂抹不均匀使得粘结度差,玻璃微珠散布不均匀使得反光性能差以及制成的反光膜成品容易脱落或表面不平整影响使用效果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粘结度好、反光性能好以及平整度好的反光膜生产装置及生产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反光膜生产装置,包括用于盛装胶水的胶水箱,胶水箱内设置有用于对第一基材进行涂胶的涂抹辊,涂抹辊的下半部分浸入到胶水箱中胶水液面的下方,涂抹辊的上方设置有从动辊,从动辊的上方设置有上压辊,第一基材经过从动辊和上压辊后进入到一对挤压辊之间,胶水箱和挤压辊之间设置有位于第一基材上方的玻璃微珠出料装置,第一基材下方设置有位于玻璃微珠出料装置后方的光探头,第一基材上方设置有正对光探头的光传感器以及与光传感器连接的补料装置,挤压辊的前上方设置有用于放置第二基材的第二基材放料装置,第二基材放料装置的出料端能够压在挤压辊下方,第二基材放料装置将第二基材放料后通过压辊将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压合形成反光膜本体,挤压辊的后方依次设置有加热室和冷却室,加热室和冷却室之间设置有履平辊,反光膜本体经过加热室后利用余热使带材变形并通过履平辊进行履平后经过冷却室进行冷却。
所述胶水箱的前方设置有具有辊齿的基材压纹辊和位于基材压纹辊上方的压力辊,所述基材压纹辊和压力辊能够用来对第一基材进行压纹。
所述胶水箱的一侧设置有料位检测装置和胶水注入装置,所述料位检测装置连接胶水注入装置。
所述加热室的入口端设置有加热辊,所述加热室的出口端设置有加热室输出辊。
所述冷却室内设置有位于冷却室入口端的冷却辊以及位于冷却室出口端的冷却室输出辊。
一种利用上述的反光膜生产装置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带材经过基材压纹辊和压力辊后对对带材进行压纹,压纹后的带材进入到从动辊和上压辊之间;
2涂抹辊涂抹胶水后将胶水粘附在从动辊表面上对带材进行胶水涂覆;
3带材经过胶水涂抹以后通过玻璃微珠出料装置撒布玻璃微珠;
4通过光探头照射带材表面,当光投射量大时通过光传感器感应后打开补料装置进行补料,补料后带材通过从动辊和上压辊之间;
5第二基材放料装置将第二基材放料后通过压辊将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压合形成反光膜本体;
6反光膜本体经过加热室加热后通过履平辊进行履平,然后进入到冷却室内冷却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特森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特森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01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