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上拉构造体、作业船及枢动锚设置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59865.6 | 申请日: | 2017-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23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木村辰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土地保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27/08 | 分类号: | B63B27/08;B63B21/5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春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拉 上拉装置 构造体 反作用力板 底面 连结 按压 旋动 作业效率 作业船 枢动 | ||
1.一种上拉构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拉构造体用以将设置于水底的物体上拉,所述上拉构造体具备:
上拉装置,所述上拉装置具有上拉轴,且所述上拉装置能沿着所述上拉轴将所述物体上拉;
反作用力板,所述反作用力板具有于利用所述上拉装置的所述物体上拉时按压所述水底的底面;及
连结部,所述连结部将所述上拉装置与所述反作用力板以所述底面能相对于所述上拉轴旋动的方式连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拉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作用力板具有跨于所述底面与相对于所述底面的上表面之间的贯通部,
所述上拉装置与所述反作用力板以所述上拉装置通过所述贯通部而将所述物体上拉的方式连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拉构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部为由所述反作用力板的边缘延伸的切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拉构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部于所述上拉装置与所述反作用力板之间划分形成用以将所述物体向所述上拉装置引导的引导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拉构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部具备:由所述反作用力板上直立设置的多个脚部、及与所述反作用力板平行地由所述脚部保持且具有开口的板部,且所述引导空间划分形成于所述多个脚部、所述板部及所述反作用力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拉构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部能变更所述引导空间的与所述反作用力板的所述底面正交的方向的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拉构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部与所述反作用力板能装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拉构造体,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反作用力板旋动的所述上拉装置的旋动中心,位于包含所述反作用力板的所述底面的面内、或所述面的与所述上拉装置相反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拉构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拉装置为中空油压千斤顶。
10.一种作业船,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船用以将设置于水底的物体上拉,所述作业船具备:
台船,所述台船用以于水上移动;
权利要求1至9项中任一项的上拉构造体,所述上拉构造体相对于所述台船能移动地连接;及
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上拉构造体相对于所述台船移动。
11.一种枢动锚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枢动锚设置方法将具有锚部及能枢动地连结于所述锚部的杆部的枢动锚设置于水底,所述枢动锚设置方法包含:
将所述锚部打入至所述水底的动作;
将权利要求1至9项中任一项的上拉构造体的反作用力板与所述水底接地而配置于所述水底的动作;及
通过所述上拉构造体的上拉装置将所述杆部上拉,使所述锚部枢动的动作。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枢动锚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上拉构造体配置于所述水底的动作,包含将所述上拉装置与所述杆部扣合的动作、及使所述反作用力板相对于所述上拉装置旋动而使所述反作用力板与所述水底接地的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土地保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日本土地保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5986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