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胱氨酸荧光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57956.6 | 申请日: | 2017-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24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胡爱玲;邓豪华;黄种南;庄琼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 |
代理公司: | 35208 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义星<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350004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胱氨酸 荧光 检测 试剂盒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半胱氨酸荧光检测试剂盒,涉及基于纳米氧化铜双酶活性的半胱氨酸荧光检测方法及其试剂盒,本发明利用纳米氧化铜的模拟半胱氨酸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特性,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超灵敏的半胱氨酸检测新方法。所构建的检测试剂盒荧光背景低,测定选择性和灵敏度高,半胱氨酸检测线性范围为0.625‑100µmol/L,检测限为6.6 nmol/L。本发明可用于药物及血液样品中半胱氨酸的高灵敏测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纳米氧化铜双酶活性,作为模拟半胱氨酸氧化酶和模拟过氧化物酶,测定半胱氨酸的荧光分析方法和检测试剂盒,属于分析化学和纳米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半胱氨酸是生命体内一种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它作为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底物可以增加谷胱甘肽的生成量,从而保护细胞膜的稳定性,减轻心肌细胞在缺血再灌流中的损伤。此外,半胱氨酸还有刺激前T淋巴细胞分化为成熟的淋巴细胞的作用及增加人体对某些毒素的抵抗力。半胱氨酸用途广泛,可用作发酵助剂、抗氧剂和稳定剂等,用于化妆品、食品和药物中,它对于抑制维生素C 褐变极为有效,可作为稳定剂用于25% 抗坏血酸注射液中。因此,对半胱氨酸的研究包括定量分析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目前,半胱氨酸的定量测定一般是利用其还原性及其与某些有机试剂发生反应后,用电化学、分光光度法、化学发光法、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及荧光方法进行测定。
荧光,是指一种光致发光的冷发光现象。当某种常温物质经某种波长的入射光(通常是紫外线或X射线)照射,吸收光能后进入激发态,并且立即退激发并发出比入射光的波长长的出射光;而且一旦停止入射光,发光现象也随之立即消失。具有这种性质的出射光就被称之为荧光。近年来由于荧光分析法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分析成本低,设备操作简单以及提供信息量大等优点,已经在分析化学﹑环境科学﹑临床医学等领域吸引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由于纳米材料比表面积大﹑吸附性强﹑水溶性﹑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等诸多优点,近年来纳米材料已广泛应用到荧光分析方法中。与纳米技术的结合无疑将为荧光分析法在各种实际分析方面开辟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基于纳米氧化铜双酶活性,作为模拟半胱氨酸氧化酶和模拟过氧化物酶,提供一种测定半胱氨酸的荧光分析方法和检测试剂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基于纳米氧化铜双酶活性,作为模拟半胱氨酸氧化酶和模拟过氧化物酶,提供一种测定半胱氨酸的荧光分析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测定半胱氨酸的荧光分析方法,其特征是是在EP管中分别加入半胱氨酸溶液、磷酸盐缓冲液、对苯二甲酸、纳米氧化铜,温浴反应后,测定荧光,反应产物最大激发波长和荧光波长分别为315 nm和421 nm,荧光强度与半胱氨酸浓度相关,以测定半胱氨酸。
所使用的纳米氧化铜由以下方法制备而得:取0.02 mol/L的醋酸铜溶液150 mL和0.5 mL冰醋酸加入到装有冷凝管的三颈瓶中,搅拌加热至沸腾;快速加入0.04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10 mL,加完后继续搅拌5分钟,得到黑色氧化铜沉淀;将反应得到的黑色氧化铜沉淀离心,用无水乙醇洗涤三次,减压干燥,得到纳米氧化铜粉体。
所述的一种测定半胱氨酸的荧光分析方法,其特征是将0.5 mL浓度为20 mmol/L的对苯二甲酸,0.5 mL浓度为1.5 mmol/L的半胱氨酸和50 µL浓度为560 mg/L的纳米氧化铜加入到2.95 mL浓度为200 mmol/L 的pH为7的磷酸盐缓冲液中,混合摇匀后置于65 ℃温浴,10分钟后测定其在421 nm处的荧光强度,激发波长为315 nm。
所述的一种测定半胱氨酸的荧光分析方法,其特征是半胱氨酸检测线性范围为0.625-100 µmol/L,检测限为6.6 nmol/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医科大学,未经福建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579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