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泳涂装自动停线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56136.5 | 申请日: | 2017-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024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邱昌胜;邢汶平;葛菲;皮沁;李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3/22 | 分类号: | C25D1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 | 代理人: | 周放,江怀勤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泳 自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电泳涂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泳涂装自动停线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涂装需要经过多道工序,电泳涂装是汽车涂装中最基础的涂装,也是必须要经过的一道工序。采用电泳涂装可以起到防锈、防冲击、耐腐蚀等保护作用,而且电泳涂装相比于其他的喷涂来说,具有更好的均一完整性,可以涂装到汽车车架、零件等结构件的内腔、夹缝等隐蔽部位,因此,通常将电泳涂装作为底漆使用。
在电泳涂装过程中,车身一般需浸在电泳液中并进行摆动、倾斜或翻转等动作,因此,会发生车身脱离吊具坠入槽内。当车身发生坠槽后,若输送链仍然运行,会造成输送链损坏及后续车身受损问题。
目前,电泳槽附近一般设有输送链急停按钮,并有专人监控;当出现车身坠槽时,人工按下急停按钮,使生产线停止运行。这种方式需要设置专人监控,若监控不到位或按输送链急停按钮不及时,仍会造成输送链及车身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泳涂装自动停线系统,通过本发明,在电泳涂装发生坠槽后,无需由人工关停输送链,因而消除了上述安全隐患。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泳涂装自动停线系统,包括:钢丝绳;安装在电泳槽内的多个导向架,在所述导向架上设有导轮;固定在电泳槽外沿的坠槽停线触发装置,包括:与电泳槽外沿连接的安装底座;设置在所述安装底座上的固定支架和开关支架;在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滑轮;在所述开关支架上设有与输送链急停控制单元电信号连接的行程开关;所述钢丝绳固定在一个所述导向架上,并依次挂设在其他所述导向架的导轮后,再挂设在所述滑轮上;所述钢丝绳的末端绕过所述滑轮后,与配重块连接;所述钢丝绳被下压后,能够在所述导轮和所述滑轮上移动,并使所述配重块触发所述行程开关动作。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电泳液液面上的绝缘块;所述钢丝绳分为两段,一段固定在一个所述导向架上,并依次挂设在所述导轮后,与所述绝缘块的一端连接;另一段与所述绝缘块的另一端连接,并挂设在所述滑轮后,与配重块连接。
优选地,所述钢丝绳设有绝缘外层。
优选地,所述配重块为绝缘材质,或者设有绝缘外层。
优选地,所述电泳槽内设置有设定区域,所述导向架设置在所述设定区域,以使挂设在所述导轮上的所述钢丝绳呈折线或者波型曲线布置。
优选地,所述绝缘外层设置在裸露于电泳液外的所述钢丝绳上。
优选地,所述导向架和所述导轮的材质为耐腐蚀的绝缘材质。
相较于现有坠槽监控方式,本发明无需由人工实时监测工件坠槽情况,在工件坠入电泳槽后,钢丝绳被下压,因而会拉动配重块运动,配重块触发行程开关输出信号给输送链急停控制单元,从而使输送链停止,及时、有效地避免了输送链及工件损坏,因此,本发明不仅节省了人工成本,还使得坠槽监控更加可靠。
附图说明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其中: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电泳涂装自动停线系统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导向架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坠槽停线触发装置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泳涂装自动停线系统 101电泳槽底部 102电泳槽外沿
1钢丝绳 2导向架 3坠槽停线触发装置 4配重块 5绝缘块
6触块 201导轮 202安装立柱 203导轮轴 204导轮架 205螺栓
301安装底座 302固定支架 303开关支架 304滑轮
305行程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泳涂装自动停线系统100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包括:钢丝绳1、多个导向架2以及坠槽停线触发装置3。导向架2安装在电泳槽内,优选地是安装在电泳槽底部101;而坠槽停线触发装置3则固定在电泳槽外沿102;钢丝绳1固定在图中最右侧第一个导向架2上,并依次挂设在其他导向架2后,再挂设在坠槽停线触发装置3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561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