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寄生反馈消除技术的高增益放大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56021.6 | 申请日: | 2017-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536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高海军;孙玲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G3/30 | 分类号: | H03G3/30;H03F1/02;H03F1/56;H03F3/19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0 | 代理人: | 董世博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寄生 反馈 消除 技术 增益 放大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电子学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基于寄生反馈消除技术的高增益放大电路。
背景技术
放大器是一种常用的射频电路,用于对输入射频信号进行放大。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放大器可分成缓冲驱动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及功率放大器,不同的放大器具有相应的指标来衡量其性能,如噪声系数、输出最大功率及功耗等,但增益是所有放大器必须考虑的指标。特别是随着无线通信频率向毫米波乃至太赫兹频段扩展,受工艺和管子特性的限制,放大器对这些频段信号的放大作用大大降低甚至是衰减的,因此提高放大器的增益和有效工作频率成为设计的关键。
图1所示为射频放大器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电路,由偏置电阻R1、隔直电容C1、输入NMOS管M1、负载电感LL、负载电容CL和负载电阻RL构成。偏置电阻R1为输入管M1提供合适的直流工作点,隔直电容C1滤除输入信号中的直流成份;输入管M1把输入电压信号转换成电流信号并提供一定的增益;由电感LL、电容CL和电阻RL构成的负载把电流信号转换成输出电压信号;该放大器相应的小信号等效电路如图2所示,其中gm为MOS管在一定偏置点和一定工作频率下的跨导,Cgs为输入管栅极和源极之间的寄生电容,Cgd为输入管栅极和漏极之间的寄生电容。考虑Cgd反馈作用的小信号电压增益为:Gain=-(gm-jωCgd)RL/(1+jωCgdRL),在较低工作频率下,gm较大,ω2C2gd<<1,所以该放大器的增益近似为-gmRL;随着工作频率的提高,ω2C2gd逐渐增大,增益逐渐降低;当工作频率上升到毫米波/亚毫米波/太赫兹频段,跨导gm降低,ω2C2gd增大,增益趋向于1(即0dB),放大器的放大作用失效。因此传统结构的放大器电路由于寄生电容的反馈作用,放大器的增益下降并且有效工作频率受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寄生反馈消除技术的高增益放大电路,该电路在传统放大器输入管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跨接一个谐振电感,消除输出端和输入端之间寄生电容引起的反馈,从而提高放大器的增益。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寄生反馈消除技术的高增益放大电路,包括输入管、偏置网络电路、谐振网络电路和负载谐振网络电路,所述输入管的栅极和漏极间设置有寄生电容,所述偏置网络电路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容与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与偏置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谐振网络电路包括第一电感、第二电容和寄生电容,所述第一电感与输入管连接,所述负载谐振网络电路包括第二电感、第二电阻和第三电容,所述输入管的源极与地端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信号输入端,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一电感的一端及输入管的栅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偏置信号输入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与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输入管的漏极、第二电感的一端、第三电容的一端及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
进一步的,第二电感的另一端、第三电容的另一端及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电源输入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560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应性安装易清理车载导航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车载导航仪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