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数字地球的受地形影响的雷达探测范围显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53349.2 | 申请日: | 2017-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327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尹辉;刘阳;邓晓红;张锋叶;王向华;任菲;曹圆圆;张欣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S13/89 | 分类号: | G01S13/89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11120 | 代理人: | 李微微,仇蕾安 |
地址: | 10008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数字 地球 地形 影响 雷达 探测 范围 显示 方法 | ||
1.一种面向数字地球的受地形影响的雷达探测范围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对雷达探测范围进行采样,具体为:
在雷达天线方向图的范围内,将方位角方向按设定步长划分为Pieces个切片;然后在雷达天线方向图的中心位置上,将方位角方向的每个切片在俯仰角方向上按设定步长划分为Layers个切片,方位角方向的一个切片对应一个雷达波瓣;
步骤2、针对每一个雷达波瓣,波瓣边界上按设定步长采样,得到采样点;判断雷达波瓣边界上各采样点与对应地形点的位置关系,根据位置关系确定采样点是否要修正到地形点上,具体过程为:
S20、首先从雷达中心点出发,沿着雷达波瓣下半部分,按逆时针方向,寻找第一个受地形遮挡的采样点;计算雷达中心点R对应的地形点的高度Ht,以及中心点的高度值Hr;如果Hr>Ht,继续比较下一个采样点与对应地形点的高度关系,直到找到第一个高度值小于对应地形点高度值的采样点,则该采样点为受地形影响的采样点,定义为P点,对应地形点定义为Q点,将该受地形影响的采样点修正到地形点Q处;
S21、按照S20的方法继续判断波瓣边界上后面的采样点,直到找到下一个受地形影响的采样点,定义为当前待修正的采样点P1;连接RQ并延长,延长线与雷达波瓣边界的交点定义为Q’;用线段QQ’的长度‖QQ’‖除以雷达波瓣边界PQ’之间采样点的个数,得到步长Δr1;从Q点出发,沿着QQ’方向前进Δr1,所到达的点定义为K1,K1对应的地形点为Q1;连接RQ1,并延长,延长线与雷达波瓣边界的交点定义为采样点Q1’,然后判断:
①、如果‖RQ1‖<‖RQ1’‖,则地形点Q1仍在雷达最大探测范围内,将P1修正到Q1处;
②、如果‖RQ1‖≥‖RQ1’‖,则执行S22;
针对PQ’之间所有采样点按照情况①和②进行判断,直到完成PQ’之间所有采样点的判断,最后执行S22;
S22、假设P1为前一个被处理的采样点,并被修正到Q1处;用线段Q1Q1’的长度‖Q1Q1’‖除以雷达波瓣边界Q1Q1’之间采样点的个数,得到步长Δr;从Q1点出发,沿着Q1Q1’方向前进Δr到达的点定义为K点,判断:
A、如果K点比对应的地形点高:将采样点P1的下一个采样点P2调整到K点处,沿着Q1Q1’方向再前进Δr到达新的K点,将后续采样点调整到新的K点处,再判断:
如果新的K点到达雷达波瓣边界点Q1’,分析结束,执行步骤3;
如果新的K点未到达雷达波瓣边界点Q1’,则重新返回执行S22;
B、如果K点比对应的地形点低,则执行S23;
S23、假设P1为前一个被处理的采样点,并被修正到Q1处;从Q1点出发,沿着Q1Q1’方向前进Δr到达K点;判断:如果K点比对应的地形点Q2低,但RQ2的延长线与雷达边界的交于点Q2’,而且‖RQ2‖>‖RQ2’‖,则将P2点修正到Q2’处,分析结束,执行步骤3;如果‖RQ2‖≤‖RQ2’‖,将P2修正到Q2处,继续前进Δr到达另一个新的点,返回执行S23;
步骤3、根据步骤2修正后的采样点,绘制新的雷达波瓣边界,从而得到地形影响下的雷达探测范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数字地球的受地形影响的雷达探测范围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各个雷达波瓣同时采用步骤2的方法进行处理,得到结果后,再采用步骤3的方法绘制雷达边界范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数字地球的受地形影响的雷达探测范围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雷达波瓣边界上的采样点采用球坐标的表达方式,即为θ为俯仰角,为方位角表示在俯仰角θ和方位角上雷达所对应的探测距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面向数字地球的受地形影响的雷达探测范围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探测距离
式中,Pt为发射信号的功率;τ为脉冲带宽;Gt为发射天线功率增益;Gr为接收天线功率增益;σ为雷达目标截面积;λ为波长;Ft为从发射天线到目标的方向图传播因子;Fr为从目标到接收天线的方向图传播因子;k为玻耳兹曼常数;Ts为接收系统噪声温度;D0为检测因子;CB为带宽校正系数;L为系统损耗因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未经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5334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