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性振动马达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51420.3 | 申请日: | 2017-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495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刘元江;王国元;张辉;唐有为;冯蓬勃 | 申请(专利权)人: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33/00 | 分类号: | H02K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雅睿泉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42 | 代理人: | 杨国权;马佑平 |
地址: | 26103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性 振动 马达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和电子设备。该马达包括:导磁体;动子,包括永磁体;以及线性移动支撑体,其中,所述动子被安装在线性移动支撑体上,以沿线性移动支撑体所限定的线性移动路径进行移动,其中,所述导磁体在所述动子附近沿所述线性移动路径方向被设置,以与所述永磁体相互作用,从而使得在非激励状态下所述动子趋向于所线性移动路径的平衡位置,以及所述导磁体的材料是软磁材料。根据一个实施例,可以省略机械弹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达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采用振动马达。例如,诸如手机、可穿戴设备、游戏机等的便携式消费类电子设备可以采用振动马达作为系统的反馈。例如,可以使用振动马达作为手机的振动提示,或者,可以使用振动马达给游戏机提供游戏触感,等。
相对于传统的偏心轮式旋转振动马达,线性振动马达具有许多优点。例如,线性振动马达不需要换向器和电刷,它在运行中不产生摩擦的电火花。线性振动马达运行可靠、响应快。因此,线性振动马达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弹片作为线性振动马达中的支撑元件,以传递质量体的振动。弹片的制作工艺、强度及寿命会制约线性振动器使用。
图1示出了一种现有技术的线性振动马达。如图1所示,该线性振动马达包括弹片11、上壳12、永磁体13、磁轭14、质量体15、线圈16、底座17和柔性电路18。永磁体13、质量体15和磁轭14构成动子。永磁体 13和质量体15通过磁轭14固定在一起。弹片11用于支撑动子。线圈16 在通电的情况下产生驱动动子移动的作用力。
在常规的线性振动器中,在运行过程中,为避免机械弹片与上下壳体相碰触,需要在质量块上留出上下振动的避让空间。这导致质量块质量小,性能低。
此外,在对弹片进行激光焊接时,弹片容易发生变形。弹片对平整度较为敏感。弹片的成型困难。当弹片的弯折不适当时,弹片的尾部容易翘起而与客体发生碰撞,从而导致杂音。
此外,弹片的变形会使马达中的弹簧元件内部发生摩擦,产生热量,从而损害弹簧寿命。此外,这还会产生噪音。
此外,弹片是受力部件并经受交变应力的作用。在一段时间之后,弹片可能会折断。弹片的寿命通常会影响线性振动马达的寿命。
中国专利申请CN201620087447.1公开了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它在此全部引入作为参考。
因此,在现有技术中需要提出一种新的线性振动马达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线性振动马达的新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包括:导磁体;动子,包括永磁体;以及线性移动支撑体,其中,所述动子被安装在线性移动支撑体上,以沿线性移动支撑体所限定的线性移动路径进行移动,其中,所述导磁体在所述动子附近沿所述线性移动路径方向被设置,以与所述永磁体相互作用,从而使得在非激励状态下所述动子趋向于所线性移动路径的平衡位置,以及其中,所述导磁体的材料是软磁材料。
可选地或另选地,所述线性移动支撑体包括至少两个导向轴,所述永磁体是环形永磁体,以及所述环形永磁体能沿所述导向轴的轴向移动;以及其中,所述导磁体是位于穿过所述环形永磁体的环形中心的磁芯。
可选地或另选地,所述动子还包括环形质量体,所述环形永磁体与所述环形质量体被固定在一起,以及所述导向轴纵向穿过所述环形质量体。
可选地或另选地,所述线性移动支撑体包括至少一个导向轴,所述动子能沿所述导向轴的轴向移动;以及其中,所述导磁体是围绕所述动子的导磁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歌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歌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514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十四柱制棒器
- 下一篇:一种渗碳淬火钢磨削表层组织与烧伤智能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