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力管道射线数字成像未焊透检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50708.9 | 申请日: | 2017-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276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杨玲;富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中山检测院 |
主分类号: | G01N23/04 | 分类号: | G01N23/04 |
代理公司: | 重庆信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0218 | 代理人: | 穆祥维 |
地址: | 5284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力 管道 射线 数字 成像 未焊透 检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管道检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压力管道射线数字成像未焊透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我国工业压力管道安全管理起步较晚,据普查统计其中未焊透缺陷所占比例很大,约占了普查总隐患处的2/3。因此,针对这一长期、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开展在役压力管道缺陷检测和安全评估关键技术研究,是有效提高我国在役压力管道安全状况和科学管理水平的技术关键。而未焊透的深度测量是评定在用工业压力管道等级的关键所在。现有的未焊透深度测量主要是采用试块与缺陷处一同利用胶片成像,再采用密度计来进行测量,由于很难比对出相同的黑度值,及未焊透缺陷成像狭窄,不能用密度计来准确定位黑度值,存在“测不准”的问题,则不能准确判断其深度。
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射线数字成像技术。射线数字成像技术标志着X射线检测技术将进入无胶片时代,是无损检测技术的一次革命。随着X射线数字化采集、计算机少量存储和宽带互联网的发展,未来的工业X射线检测将具备下述特点:图像数字化、计算机存储、网络传送、远程评定。在电脑上对图像进行比对分析,通过不同厚度处灰度值的不同,利用这一原理求出厚度差,进而求出未焊透的深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压力管道射线数字成像未焊透检测系统,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压力管道射线数字成像未焊透检测系统,包括射线源、成像探测器、探测器控制器、成像及控制中心、检测控制系统和射线控制器;
所述成像及控制中心分别与探测器控制器、检测控制系统和射线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探测器控制器与所述成像探测器电连接,所述射线控制器与所述射线源电连接。
压力管道射线数字成像未焊透检测系统,还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位于所述射线源与所述成像探测器中间。
所述支撑台与所述检测控制系统电连接。
所述成像及控制中心包括显示器。
所述检测控制系统包括灰度检测计算模块。
射线数字成像检测系统由射线源、被检工件、数字成像器件、机械支撑与传动以及控制与处理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在射线源控制器作用下,射线源电场中被加速的高速电子撞击阳极靶,产生一系列波长的电磁波,即X 射线:X射线穿过被检测物体,与物体原子相互作用,在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等作用下,使部分光子能量和方向发生改变,通常称为二次光子:它们与方向不发生改变的一次光子进入成像探测器,在探测器的闪烁体屏和光电二极管等集成电子器件中完成X射线到可见光到电子信号的转变;最后经过离散化的数字信号在计算机完成图像的显示。
射线数字成像检测系统中的成像器件与射线胶片照相中的胶片不同,其采用的是数字探测器系统。
非晶硅面阵探测器是基于大规模非晶硅光电二极管高密度、大尺寸集成技术研发的X射线数字探测器。与一般的微光成像器件一样,是一种以光、电子累积的方式成像。非晶硅探测器包括三部分:
1)亚毫米级厚度的闪烁体屏,一般为Gd2O2ST和CsI材料组成;
2)与闪烁体屏耦合的大规模集成的光电二级管阵列,即像元,材料为α -Si;
3)像元读出和放大电路。图2为其射线数字成像光电转换过程。这类型的非晶硅平板探测器是目前市场上应用最多的平板探测器。
工作原理:X射线透照探测器,射线光子由闪烁体屏转换为可见光,再由光电二极管阵列转换为电信号,经A/D转换输出。像素信号逐行读出,每个像素由一个连到TFT上的非晶硅光电二级管组成。每列像素信号线共同连到通用的偏置线上,通往读出电路(放大器);一行像素共用TFT的控制线,在行驱动(门控电路)的控制下,一起打开或关闭,读取一行上所有二级管电容存储的电荷,通过多路并行列的电荷放大器累积并放大这些电荷,数字化后传到计算机的内存。接着进行下一行,直至数据行全部读出。
射线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当强度均匀的射线束照射物体时,如果物体局部区域存在缺陷或结构存在差异,它将改变物体对射线的衰减,使得不同部位透射射线强度不同,这样,采用一定的辐射探测器检测透射射线强度,就可以判断物体内部的缺陷和物质分布等。
设阶梯块上有一很小的厚度差进行检测原理讨论,如图3所示,
设:μ—阶梯块物质的线衰减系数;
I0—入射射线强度;
ID,I′D—阶梯块上不同部位透射的一次射线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中山检测院,未经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中山检测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507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