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产生时脉的通用串行总线控制器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49661.4 | 申请日: | 2017-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729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苏明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芯籁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42 | 分类号: | G06F13/42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李昕巍;章侃铱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产生 通用 串行 总线 控制器 及其 使用方法 | ||
一种自动产生时脉的通用串行总线控制器,其包括:一震荡产生器,用以产生一初始时脉;一第一锁相回路用以接收该初始时脉,并输出具有一第一频率的一控制器工作时脉;一控制器用以检测至少一通用串行总线装置,并输出具有一第二频率的一初始帧信号;一第二锁相回路用以接收该初始帧信号,并输出具有该第一频率的一同步帧信号;一第三锁相回路用以接收该同步帧信号,并输出具有该第一频率的一稳定帧信号;以及一多工器用以接收该控制器工作时脉以及该稳定帧信号,并将该控制器工作时脉以及该稳定帧信号的其中一者传输至该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产生时脉的通用串行总线控制器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个人数字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已大量使用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 Bus,USB)的界面。一般情况都是由通用串行总线主机(Host)端将数据传送到通用串行总线装置(Device)端。对于实时性的数据传送及播放,常因装置端的时脉与主机端的时脉之间的差异而造成数据的损毁,产生错误的情况。因此装置端的时脉须与主机端的时脉同步,以维持数据传送的正确性。
为了满足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装置端时脉与主机端时脉的同步,传统USB控制器跟实体层需要一个符合USB时脉飘移规格的时脉来驱动数字电路,不管使用外部晶振或是内部震荡电路,其需让USB上的CLOCK飘移量符合HIGH SPEED为500ppm,FULL SPEED为2500ppm。最简单的方法为使用外部晶振,但是其需额外成本跟与印刷电路本的面积。若是使用内部振荡电路则需要额外的校正电路与时间。
本发明提出一种自动产生时脉的通用串行总线控制器及其使用方法,其可快速的产生控制器运行所需的时脉,且通过同步与多工切换信号而省下外部晶振且免除了内部振荡器的校正,进而可达到满足通用串行总线规范且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校正时间的目的。
发明内容
鉴于前述的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产生时脉的通用串行总线控制器及其使用方法,其可快速的产生控制器运行所需的时脉,且通过同步与多工切换信号而省下外部晶振且免除了内部振荡器的校正,进而可达到满足通用串行总线规范且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校正时间的目的。
为达到前述的主要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自动产生时脉的通用串行总线控制器,其包括:
一震荡产生器,用以产生一初始时脉;
一第一锁相回路,用以接收该初始时脉,并输出具有一第一频率的一控制器工作时脉;
一控制器,用以检测至少一通用串行总线装置,并输出具有一第二频率的一初始帧信号;
一第二锁相回路,用以接收该初始帧信号,并输出具有该第一频率的一同步帧信号;
一第三锁相回路,用以接收该同步帧信号,并输出具有该第一频率的一稳定帧信号;以及
一多工器,用以接收该控制器工作时脉以及该稳定帧信号,并将该控制器工作时脉以及该稳定帧信号的其中一者传输至该控制器;
其中,该控制器工作时脉是该第一锁相回路将该初始时脉倍频而完成;该同步帧信号是该第二锁相回路将该初始帧信号倍频而完成;该稳定帧信号是该第三锁相回路将该同步帧信号滤除抖动和噪声信号而完成,以使该稳定帧信号符合通用串行总线的传输规范。
在使用本发明的自动产生时脉的通用串行总线控制器时,一开始通过内部的该震荡产生器与该第一锁相回路让该控制器能够做启始的运行,接着通过同步化该初始帧信号,且通过该第三锁相回路滤除抖动和噪声信号而完成,以使该稳定帧信号符合通用串行总线的传输规范,此时,且通过同步与多工切换信号可快速的产生控制器运行所需的时脉,而省下外部晶振且免除了内部振荡器的校正,进而可达到满足通用串行总线规范且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校正时间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芯籁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芯籁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96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