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稻育秧复合营养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48166.1 | 申请日: | 2017-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62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录久;吴萍萍;姚文麒;王明秀;王家嘉;王献志;汪明云;耿言安;杨中保;杨泽峰;马连;郭海;杨生华;张兆坤;李新耀;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4112 | 代理人: | 龚存云 |
地址: | 23003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稻 育秧 复合 营养 基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生产资料、农业固体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及其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育秧复合营养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间,我国水稻每年总种植面积平均达3.094×107hm2,占我国粮食作物播种总面积的27%;年总产量平均为1.333×108t,占粮食总产的42%,居粮食作物首位。我国水稻种植面积仅次于印度,但总产量却居世界第一,是世界上生产稻米最多的国家。2014年我国水稻种植面积为3.031×107hm2,总产量高达2.065×108t。因此发展水稻生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水稻生产通常包括育苗(秧)、整地、移栽(插秧)、水肥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及收获等主要环节,其中育秧是基础,能否培育壮苗是水稻高产的关键所在。育苗后适时移栽是水稻高产的基本保证。传统的水稻种植都是人工田间育苗和人工插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才能完成,特别是插秧这一过程,耗费的劳动最多。
近年随着我国现代工业、农业和城市化的发展,农民进城务工增多,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水稻人工移栽插秧变得俞发困难,插秧费用逐步增高,让缺少劳动力的农户和水稻种植大户逐渐难于承受,既增加了生产成本,秧苗不能及时移栽,又导致后期水稻减产,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国家有关部门也注意到这种状况,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研发新型水稻插秧机械。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近年水稻插秧机械不断完善和成熟,代替人工插秧已经成为现实,为此各地农技部门开始大力推广应用水稻机械插秧代替人工插秧,用插秧机械插秧的农户和种粮大户逐步增多、面积不断扩大、所占比例稳步提高,彻底改变了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产方式,使种粮农户从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机械插秧迅速被广大农民所接受。用水稻插秧机栽插秧苗代替人工插秧种植水稻也是今后我国水稻生产发展的方向。
水稻机械插秧与过去传统的人工插秧有着本质的不同,需要人工培育高质量的矮壮秧苗,这需要建立育秧工厂,实施工厂化育秧生产。工厂化育秧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大田育秧,需要配制专用的水稻育秧营养基质在育秧工厂内播种育苗。
目前已经报道了不少种类的育苗基质,但是育苗材料归纳起来可分为2大类,一是生物质的有机物资源如草炭、秸秆、厩肥、菇渣等,经发酵、膨化、堆腐等处理后作为育苗主体材料;二是无机的矿物质资源,如珍珠岩、蛭石、岩棉、河沙以及耕作层土壤等。不同的材料其持水、导水、孔隙状况、密度、通水透气性能、保水保肥和养分含量等理化性状差异很大,各有优点和不足之处:蛭石等矿物质材料导水透气能力较强,但是养分含量低,河沙保水保肥能力较弱;厩肥、菇渣等有机物料保水保肥能力强,可就地取村、变废为宝,但导水透气能力低;草炭纤维含量丰富,疏松多孔,通气透水性良好,比表面积大,吸附和螯合能力强,有较强的离子交换和盐分平衡控制能力,又能增强植物抗旱、抗病、抗低温、抗盐溃的能力,广泛作为育苗基质材料,但草炭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需长途运输,资源和数量均很有限,短期内又是不可再生资源,长期大量使用必将导致资源枯竭,无法持续,必须寻找其它材料加以代替。另外,这几种材料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搭配混用,养分均不全面和不平衡,需要添加额外的营养物质才能满足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对养分的要求,从而增加了育苗工作的技术难度和成本。
近年随着育苗技术的发展,对秧苗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对育苗基质的品质要求也逐渐提高,但是由于经济和人力成本等各方面的原因,目前的育苗基质都趋向于广谱型的,没有针对不同地区土壤养分状况和特定的气候条件,根据水稻营养特性和秧苗需肥规律专门设计的育苗基质相对较少,尤其是在水稻机械化工厂化育苗基质方面。因此急需研发新型高效营养全面和平衡的水稻专用复合育秧基质。
安徽是我国水稻主产区,全省水稻常年种植面积在200万hm2以上,其中2014年种植面积高达221.7万hm2,总产量达1394万t,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7.32%和6.75%,仅次于湖南、江西、黑龙江和江苏等省,种植面积居全国第5位,总产量居全国第7位。水稻播种面积占安徽全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33.5%,总产量占全省粮食作物总产量的42.4%,水稻生产在安徽省占有重要地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未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81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豆专用有机生物肥料
- 下一篇:一种壳聚糖包膜缓释肥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