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六斑月瓢虫防治蚜虫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47082.6 | 申请日: | 2017-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62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蔡东海;邓汝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清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3/00 | 分类号: | A01G13/00;A01G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六斑月 瓢虫 防治 蚜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害虫防治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六斑月瓢虫防治蚜虫的方法。
背景技术
农业生产上为追求作物产量,大量投入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和增加食品安全的严峻性,近年来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绿色和有机食品中去,营养健康好吃的农产品来自高质量的生长环境和高水平的养护技术。
在我国南方地区春秋季是蚜虫发生量最大的季节,蚜虫容易通过防虫网进入大棚里,而六斑月瓢虫、草蛉等天敌却被拒之大棚外,防治不及时往往造成蚜虫爆发,主要原因是目前常用的植物源生物农药只有触杀性,蚜虫却喜欢藏在隐秘的叶背,喷药时不容易喷到,防治效果差;黄板只能诱杀有翅蚜,且诱杀量小,容易诱捕到各种天敌,专一性不强;商品化的异色瓢虫在长江以北的省区应用较多,不耐高温,一次性成虫或者卵块的用量大,费用高,异色瓢虫种群难以建立,达不到持续控制的效果。
寄主植物-害虫-天敌是当前农业生物防治的重要课题,利用天敌对害虫进行可持续控制是解决有机农业生产上虫害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六斑月瓢虫是瓜蚜、豆蚜、玉米蚜和萝卜蚜等蚜虫和粉虱的有效捕食性天敌,该六斑月瓢虫分布广泛,在我国的大部分省区及东南亚国家均有发现,是我国华南地区的常见种类,由于其耐高温、捕食量大、繁殖容易、年发生代数多等优点在蚜虫天敌防治上占据重要位置。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有机农业上蚜虫防治方法存在的诸多问题,为了能更好的持续控制蚜虫的危害,本发明通过提前在作物系统里引入害虫和天敌,而此作物非害虫的靶标作物,在作物蚜虫发生前,系统里已经培养了足够的六斑月瓢虫,可以很好的抑制蚜虫对作物的危害,且能达到持续控制作用,同时六斑月瓢虫也增加了其对大棚内气候的适应性。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利用六斑月瓢虫防治蚜虫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塑料盆中填充育苗基质,在育苗基质上撒上浸泡好的小麦种,并盖上湿润的毛巾,将塑料盆放置于人工气候箱中培养,培养至小麦发芽后去除湿润毛巾,继续进行培养,直至小麦培养至一叶期,此时将玉米蚜接种至小麦叶片上,培养5-7天;b、将二龄幼虫的六斑月瓢虫放置于小麦叶片上,每盆放置35-45头,培养36h-60h;c、将塑料盆投放于幼苗作物的大棚田间,并隔天浇一次水保持育苗基质湿润和每隔7天补充小麦生长所需营养液;d、当六斑月瓢虫羽化成虫后,塑料盆中的玉米蚜继续进行培养,检查小麦苗上的玉米蚜数,当每株小麦苗上玉米蚜数均低于2头时,将每塑料盆的玉米蚜添加至150-220头,当小麦苗出现黄化时,更换新的带有蚜虫的小麦苗塑料盆。
进一步的,所述塑料盆为长方体,规格为60cm×24cm×4cm,育苗基质的填充厚度为3mm,小麦种每盆所撒重量为0.015kg。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c中,塑料盆以每亩15盆投放于幼苗作物的大棚田间,塑料盆置于幼苗作物行间,且呈品字形摆放。
进一步的,所述人工气候箱的温度控制于25°,湿度控制于80%,光照时间控制于12h/天。
进一步的,所述育苗基质包括以重量份2:1配比的菇渣和蛭石。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c中所补充的营养液为沼液200倍液或者海状元浓缩海藻肥500倍液。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蚜虫的防治过程中不需要喷植物源农药,更加环保和生态;不需要特定的人工饲养环境,六斑月瓢虫由二龄幼虫开始放置大棚内饲养,不但可以增强六斑月瓢虫在大棚内的适应性,还可减少人工养殖费用;对玉米蚜和六斑月瓢虫后续的管理,建立稳定的六斑月瓢虫种群,在作物的整个生育期起到持续控制蚜虫的危害,防治效果可达86%左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种利用六斑月瓢虫防治蚜虫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为玉米蚜扩繁,在长宽高为60cm×24cm×4cm的塑料盆中填充3cm高的育苗基质,育苗基质包括以重量份2:1配比的菇渣和蛭石,并在育苗基质表面均匀撒上经浸泡好的小麦种0.015kg,并盖上湿润的毛巾,将塑料盆放置于人工气候箱中培养,人工气候箱的温度控制于25°,湿度控制于80%,光照时间控制于12h/天,待小麦露芽后掀开毛巾,大约4天后小麦苗长至一叶期,高8cm左右,然后利用小毛笔将150-220头玉米蚜均匀接种至小麦叶片上,玉米蚜培养5-7天后,平均每株小麦上有15头蚜虫左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清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清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70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诱导一年生苹果苗抵抗炭疽病的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核桃的病虫害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