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电压锁定电路及其整合参考电压产生电路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46407.9 | 申请日: | 2017-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155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黄铭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F1/56 | 分类号: | G05F1/56 |
代理公司: | 11127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汤在彦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TW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隙电路 低电压 电阻元件 流入端 锁定 参考电压产生电路 差值放大信号 输入端连接 电路 控制元件 一端连接 比较器 电压源 输出端 输入端 整合 放大器 分压电路 锁定信号 输出 电流镜 控制端 带隙 镜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电压锁定电路及其整合参考电压产生电路的装置,低电压锁定电路的带隙电路产生与带隙相关的第一电流,且具有两个电流流入端,放大器的两输入端连接带隙电路的两个电流流入端,而其输出端输出差值放大信号,控制元件的一端连接电压源,其控制端接收差值放大信号,分压电路连接于带隙电路的流入端以及控制元件的另一端之间,第一电阻元件的一端连接电压源,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一电阻元件的另一端,第二输入端接收一锁定电压,以及其输出端输出低电压锁定信号,电流镜射电路连接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以及带隙电路,且产生镜射自第一电流的第二电流流经第一电阻元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低电压锁定电路,特别是有关于一种适合温度补偿机制的低电压锁定电路以及将其与参考电压产生电路相整合的装置。
背景技术
低电压锁定电路以及参考电压产生电路都是晶片内常见的电路。晶片内电子电路分别定义有保证其稳定动作的电压,若电压源供给的电压小于或者等于保证稳定动作的电压,则电子电路不会正常地动作。因此,晶片中安装有低电压锁定电路(Under voltagelockout circuit,以下称为UVLO),低电压锁定电路监视电池电压等,当检测到电压源供给的电压小于一预设电压时,低电压锁定电路必须尽快触发其他保护性电子电路的起动、其他功能性电子电路结束运作或是重要数据储存。参考电压产生电路常用于产生上述预设电压。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一种低电压锁定电路,其包含一带隙电路、一放大器、一控制元件、一分压电路、一第一电阻元件、一比较气以及一电流镜射电路。带隙电路用以产生与带隙相关的第一电流,且带隙电路具有两个电流流入端。放大器的两输入端分别电性连接带隙电路的两个电流流入端,以放大两个电流流入端之间的电压差值。而放大器的输出端输出差值放大信号。控制元件的一端电性连接电压源,其控制端电性连接放大器的输出端以接收差值放大信号。分压电路电性连接于带隙电路的两个电流流入端以及控制元件的另一端之间。第一电阻元件的一端电性连接电压源。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一电阻元件的另一端,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分压电路以接收一锁定电压,以及其输出端输出低电压锁定信号。电流镜射电路电性连接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以及带隙电路,且用以产生第二电流流经第一电阻元件。此第二电流镜射自第一电流。
较佳地,该带隙电路包含第一双极接面晶体管、第二双极接面晶体管以及第二电阻元件,该第一双极接面晶体管的基极与集电极电性连接,且与该第二双极接面晶体管的基极电性连接,该第一双极接面晶体管的射极接地,该第一双极接面晶体管的集电极为该两个电流流入端之一,该第二电阻元件的一端接地而另一端电性连接该第二双极接面晶体管的射极,而该第二双极接面晶体管的集电极为该两个电流流入端的另一个。
较佳地,该分压电路包含第三电阻元件、第四电阻元件以及第五电阻元件,该第三电阻元件、该第四电阻元件以及该第五电阻元件的一端彼此电性连接,而该第三电阻元件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该第一双极接面晶体管的该集电极,该第四电阻元件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该第二双极接面晶体管的该集电极,该第五电阻元件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该控制元件。
较佳地,该第五电阻元件包含相串联的多个电阻,该锁定电压为该多个电阻中的一个电阻的一端上的电压。
较佳地,该电流镜射电路包含第三双极接面晶体管,该第三双极接面晶体管的基极电性连接该第一双极接面晶体管的该基极,该第三双极接面晶体管的射极接地,而该第三双极接面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性连接该第一电阻元件的该另一端。
较佳地,本发明的低电压锁定电路更包含启动电路,该启动电路电性连接于该分压电路以及该电压源之间。
较佳地,该电流镜射电路、该第一电阻元件以及该比较器的数量分别为多个,用以产生多个不同的低电压锁定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64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参考电压驱动器
- 下一篇:配置电压调节器系统的控制器的方法和电压调节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