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布置在汽车的内部空间中的空气排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46285.3 | 申请日: | 2017-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516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T.弗伦泽尔;T.齐默尔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34 | 分类号: | B60H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 | 代理人: | 侯宇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布置 汽车 内部空间 中的 空气 排出 装置 | ||
1.一种空气排出装置(10),具有:
-具有流动通道(5)的纵向延伸的壳体(11),
-布置在壳体(11)中并且在流动通道(5)的流动横截面上延伸的嵌件(20),
-纵向延伸的并且布置在嵌件(20)上的空心的杆(24),
-能沿纵向移动地在所述杆(24)中导引的操作元件(30),和具有
-至少一个布置在所述杆(24)的外侧(29)上并且与操作元件(30)相连的叶片(41、42、43、44、45、46、47、48)。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叶片(41、42、43、44、45、46、47、48)能够在打开位置(O)与关闭位置(S)之间移动地支承在所述杆(24)上,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叶片(41、42、43、44、45、46、47、48)在打开位置(O)中贴靠在杆(24)的外侧(29)上,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叶片(41、42、43、44、45、46、47、48)在关闭位置(S)中从杆(24)伸入流动通道(5)内。
3.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空气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分布在杆(24)的外周上的叶片(41、42、43、44、45、46、47、48)分别在打开位置(O)与关闭位置(S)之间纵向移动地沿杆(24)导引。
4.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空气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嵌件(20)具有贴靠在壳体(11)的内壁(7)上的外圈(28)。
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28)具有拱曲的外表面(21),所述外表面(21)能翻转地支承在壳体(11)的内壁(7)的与所述外表面对应设计的拱曲区段(17)上。
6.按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空气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24)相对于外圈(28)同中心地布置在外圈(28)内部并且通过多个接片(38)与外圈(28)相连。
7.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片(38)和外圈(28)形成用于至少一个叶片(41、42、43、44、45、46、47、48)的贴靠部(23),并且其中,所述杆(24)从贴靠部(23)突出。
8.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空气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24)具有至少一个沿杆(24)的纵向延伸的缝隙(27)。
9.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叶片(41、42、43、44、45、46、47、48)通过传动件(54、64)与操作元件(30)相连,其中,所述传动件(54、64)延伸穿过缝隙(27)。
10.按前述权利要求3至9之一所述的空气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41、42、43、44、45、46、47、48)具有与杆(24)的外周对应的内边缘(51、61)。
11.按前述权利要求3至10之一所述的空气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沿周向相邻布置的叶片(41、42、43、44、45、46、47、48)以其彼此邻接的侧边缘(52、53、62、63)至少局部地搭接布置。
12.按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叶片(41、42、43、44、45、46、47、48)的第一侧边缘(52)遮盖沿周向相邻布置的叶片(41、42、43、44、45、46、47、48)的第二侧边缘(63),并且其中,第一侧边缘(53、63)和第二侧边缘(52、62)是相应的叶片(41、42、43、44、45、46、47、48)的相对置的边缘。
13.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空气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元件(30)具有拉力/压力杆(131),所述拉力/压力杆在支撑在杆(24)的内侧(25)上的导引装置(130)中沿纵向移动地导引。
14.按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气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装置(130)具有支承区段(33),所述支承区段(33)能翻转地布置在排气元件(12)的配合支承区段(15)中,所述排气元件布置在壳体(11)的排出侧的纵向端部(6)上。
15.一种汽车,具有至少一个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空气排出装置(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628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双加强带结构的充气轮胎
- 下一篇:一种个人充电桩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