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焦粉制备电石用复合粘结剂以及制备电石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46258.6 | 申请日: | 2017-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462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邓鑫;刘涛;夏碧华;高建;丁力;薛逊;吴道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神雾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2/942 | 分类号: | C01B32/9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和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46 | 代理人: | 鲍晓芳,武玉琴 |
地址: | 10001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焦粉 制备 电石 复合 粘结 以及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石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由半焦粉制备电石用复合粘结剂以及制备电石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电石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在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满足相关行业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的能源分布少油缺气、煤炭相对丰富,使得电石在今后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电石生产和消费大国。2010年,世界电石产能约2700万吨。其中,中国电石产能约占世界总产能的96%。
目前,电石生产技术存在能耗高、污染严重、生产能力低的缺点。并且,电石产品市场受原油价格波动的影响很大,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要求。
半焦是以弱黏煤和不黏煤为主要原料,通过快速热解技术,得到的具有高化学活性、高比电阻、高固定碳、低灰、低硫等优良特性的物质。这些良好的特性,以及较低的市场价格,使得半焦被广泛应用于电石行业代替焦炭。但是,半焦的比表面积、孔体积较小,本身粘结性很差,与生石灰混合难以成型,高温热解易粉化。
因此,为了得到满足入炉要求的电石冶炼球团,本领域亟需一种能够为工业上电石生产所需的粘结剂。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半焦粉制备电石用复合粘结剂,并提供了一种利用该复合粘结剂制备电石的方法。本发明可利用半焦粉制备复合粘结剂,解决了半焦粉的再利用问题,由该复合粘结剂制备的型球热强度高,粉化率低,并且,可降低电石冶炼的温度,实现节能降耗。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焦粉制备电石用复合粘结剂,所述复合粘结剂包括40~50重量份的粉煤灰、10~20重量份的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40~50重量份的肥煤。
优选的,所述粉煤灰中的SiO2含量为45~65wt%,Al2O3含量为20~35wt%。所述粉煤灰的粒度≤0.15㎜,含水量≤4wt%。
优选的,所述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的粒度≤0.15㎜,含水量≤8wt%。
优选的,所述肥煤的粒度≤0.15㎜,含水量≤8wt%,粘结指数≥5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复合粘结剂制备电石的方法,包括步骤:
将半焦粉与生石灰混合,得到混合原料;
向所述混合原料中加入所述复合粘结剂,得到混合物料;
所述混合物料在15~20MPa的压力下挤压成型,得到型球;
将所述型球送入热解炉中热解,得到电石。
上述制备电石的方法中,所述半焦粉选用长焰煤粉。
优选的,所述混合原料中,所述半焦粉与所述生石灰的质量比为:1:1.2~1.6。
优选的,所述复合粘结剂与所述混合原料的质量比为:0.05~0.2:1。
优选的,所述半焦粉的含水量≤7wt%、粒度≤3㎜、固定碳含量≥70wt%。
优选的,所述生石灰的粒度≤0.15㎜、氧化钙含量≥85wt%。
本发明通过利用半焦粉、生石灰、复合粘结剂,经混合、成型、热解还原冶炼制备得到高品质的电石。本发明可降低热解过程的电石冶炼温度,实现节能减耗。选用较难处理的工业废弃物--半焦,作为制备电石的碳素原料,同时解决了半焦粉尘含量高、易粉碎、难运输的问题,并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利用本发明的复合粘结剂制备的型球,其强度较大。型球热解过程中的热强度也较大,降低了型球热解过程中的粉化率。所制备的型球可满足入炉和倒运的要求。在制备型球时,本发明采用的为干法冷压成型的工艺,能够避免生石灰的消化问题,有效降低能耗和设备的成本,并且操作过程比较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方案以及其各个方面的优点。然而,以下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仅是说明的目的,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首先提出了一种用于半焦粉制备电石的复合粘结剂。本发明提出的复合粘结剂的组成为:40~50重量份的粉煤灰、10~20重量份的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40~50重量份的肥煤。并且,复合粘结剂中该三种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神雾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神雾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62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元碳化物纳米带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碳化硅电池负极材料生产方法